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4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古村落寻踪 走进江津区塘河镇 石龙门里记英烈 深山藏硐寨

版面翻页
古村落寻踪
04
深山藏硐寨
□ 本报记者 程颖/文 王加喜/图

与石龙门村隔塘河相望的,是硐寨村。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硐寨村,因村背后的滚子坪壁上有大量天然硐寨群而得名,依山傍水,古朴幽静,穿越了上百年的岁月侵染,才呈现在今人的面前。2014年,硐寨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当春雨洒向硐寨村,便会酝酿出独有的诗意,黑色的屋瓦层层叠叠,灰白墙体显现出时光的痕迹,吸引远方的人慕名而至。从硐寨村村委会出发,经过几栋老房子和几口池塘,便来到廷重祠。

江津区政协委员、塘河镇宣传委员和统战委员刘莲是廷重祠文物安全直接负责人。她介绍说,廷重祠又名孙家祠堂,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廷重祠在充分继承了清代川东民居简洁、雄浑风格的同时,还融合了江南建筑灵秀的风格,是重庆地区客家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如今看到的廷重祠正在修缮中。记者看到,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木、石混合结构,屋脊由镂空黄绿琉璃砖砌成,两边有高耸的圆弯式和重檐式风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复四合院布局,为宫殿式建筑,全祠主要由正殿、中殿、戏楼、厢房四大部分组成,共有近60根主柱。正殿两侧石枋上分别刻有‘思孝’‘奉先’,戏楼前额雕刻有两台戏剧人物,两侧为书楼。”刘莲介绍。

同行的硐寨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健红是土生土长的硐寨村人,走进廷重祠,小时候的记忆浮现在他脑海。“听长辈们讲,这座祠堂由孙氏家族修建,后来被当成学校几十年,我幼儿园就是在这里读的。”望着斑驳的墙壁,陈健红感慨地说道。

依次穿过厨房、厢房和天井,随处可见破损的窗户和脱落的墙面。廷重祠就像一位风霜老人,在岁月风雨的冲刷下尽显沧桑。所幸的是,廷重祠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底江津区启动廷重祠保护修缮项目,预算600多万元,以“原布局、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为基本准则对该文物建筑进行修缮。

离开廷重祠,驱车上山。不知转了多少个弯后,来到了滚子坪风景区。滚子坪因形如镶嵌了石磙的坪坝而得名,风景区大约有25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林场管理,现在的滚子坪风景区林深竹茂。滚子坪横跨白沙镇与塘河镇,历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要地。

在滚子坪山脉之中,有一座绵延7公里的古栈道,栈道上串联着多座硐寨遗迹。所谓“硐”,既石洞的意思,这些硐寨与栈道建在丹霞地貌之上,就地取材使用丹霞砂砾岩进行营造,因地处“红岩”,所以称为“红岩硐寨群”。

栈道建在崖壁高处,下面就是约500米深的悬崖。栈道宽的地方大概2米左右,狭窄地方仅能容单人侧身通过,时而悬在崖外,时而遮在崖内,时而要在岩洞中穿行,栈道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不少路段设计建设非常巧妙。

栈道上留有不少人工建造的痕迹,垒砌的石墙、防御的石寨门、暗藏的枪孔、躲人的暗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硐寨建筑隐藏在崖壁和翠绿灌木树丛之中,从山崖栈道眺望,视野开阔,山下形势一目了然。

栈道沿途还可以看到一些小瀑布,瀑布后面多有岩洞,部分岩洞还有采石开凿的痕迹。栈道上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一道寨门,石头寨门窄小,关卡层层,若无内应外人难以攻入。红岩硐寨群有数十个硐寨之多,寨寨相连,连绵数里,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长春岩硐寨、保全寨、永安硐寨等。在长春岩硐寨中,可以发现多处刻字,寨门上还刻有“洞天为福地、泉石作槐庭”的楹联,字体秀丽,颇有仙风道骨之韵。在长春岩硐寨里,还可以看到一些石制水缸、谷仓、碾米槽等生活设施物件,但基本都有损坏。

在这片丹霞层岩区域内,各硐寨之间用木石栈道相连,连绵数十里。目前硐寨和栈道曾经有过的木结构已无踪迹,只留岩壁上的构件孔洞和开凿雕刻痕迹。行走于硐寨间,很多时候以为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但仔细寻找,又会发现很多隐藏的阶梯和山洞小径,走过去后,立马柳暗花明。

由于硐寨已废弃多年,很多地方只剩下断壁残垣,很难复观和想象当年的雄伟规模。继续往栈道深处探查,很多道路都藏在草丛里,需用砍刀劈开一人多高的野草才能继续前行。

四周均为悬崖峭壁的红岩硐寨群,有太多深藏的秘密,还等待着人们继续探索与发现。

廷重祠

红岩硐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