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视察第三分团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听取工作人员介绍种业基础研究情况。 陈钰铃 摄
本报讯 5月7日,市政协副主席吴刚、张玲率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三分团走进高新区,就“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开展视察。
蚕不吃桑叶,吃“蛋糕”。一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委员们的目光纷纷被眼前的家蚕养殖方式所吸引。蚕宝宝们津津有味吃的“蛋糕”,正是现代化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人工饲料。在这里,传统家蚕养殖已经实现了工厂化、智能化养殖。作为首批入驻该中心的示范物种之一,中心研发团队围绕家蚕大力开展种质创制研究,通过基因新技术培育新蚕品种,充分挖掘其高附加值,广泛渗透于医药、国防、大健康等产业领域。
此外,青蒿、杨树也是该研发团队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技术,研发团队将从柚子皮中提取的圆柚酮编辑进入青蒿种子,研发出新型青蒿,提升了青蒿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益。杨树是重要的人工经济林树种,研发团队通过基因技术创制出抗病虫害、木材材性更优的新种质,满足了产业需求和生态需求,着力打通了“新基因—新功能—新品种—新产业”这一发展链路。
作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科技主力军,市农科院打造的鱼菜共生AI工厂,让委员们看到了“未来农业”的模样。鱼儿在养鱼池里自在畅游,立体栽培的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在这个工厂里,却难见到工人的身影。 养鱼池水质监控、饲料投喂、捕捞分级、粪污处理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智能化无人操作。养殖鱼群的水体经过系列处理,还可以对立体栽培的蔬菜进行浇灌,实现了种养循环全利用。在蔬菜栽培区域,机器人正在忙着将培育的蔬菜苗摆放至立体栽培架上,蔬菜从“一粒种子到一棵菜”都实现了全程无人化作业。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要尽力发挥其有利一面,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委员们在视察中形成共识。大家对基因技术在种质创制时代怀有很高期待,建议将松树的病虫害也纳入基因研究范围,破解松材线虫病这一长期治理难题;在研究基因、利用基因创制新种质过程中,建议通过产业化运作,大力培育相关产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程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