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05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南方局主办“青年生活”   助力大后方青年运动 人间正道是沧桑 小满是夏日的诗眼 枇杷流金 梁思成凝望过的大足石刻造像 牛奶补钙效果佳

版面翻页
副刊
04
梁思成凝望过的大足石刻造像
□ 作者 李小强

1940年1月18日,位于大足城区附近的北山佛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面容清癯,被眼镜遮挡的眼睛里,不时透露出一丝睿智。他就是后来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先生。这一年,他39岁,担负着以中国古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营造学社的重任,与学社同仁刘敦桢等一道,来到巴蜀地区进行古建筑调查。

此时的大足北山,荒草丛生,造像龛窟下方崎岖不平,大小不一的石头四处散落,梁思成和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行走其间,凝视着这些千年之久的石窟艺术珍品。他们来到今天北山佛湾一处晚唐造像密集区域,梁思成便坐在一块石头上,凝望着几米外岩石上方的一龛造像,这一瞬间,被同行的营造学社成员定格在一张照片之中。而这张照片,70多年以后才被收录在梁思成一部叫《佛像的历史》著作之中。

当年梁思成凝望的这龛造像,就是今天北山石刻编号为第51号的三世佛龛。这是一龛雕刻于晚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的石刻作品,散发着唐代艺术气息。

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前,大足石刻基本不被外人所知。那么,梁思成一行是如何知晓的?

1939年,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刘敦桢、陈明达、莫宗江四人,开始筹划已久的川康地区古建筑调查。此次调查行期近半年,调查了当时四川和西康约30余县,至1940年2月结束。1940年1月13日,他们来到当时的潼南县,在这里,听闻大足宝顶有千手观音石像,还有摩崖造像多尊,于是临时决定绕道大足,再经铜梁返回重庆城。17日梁思成等人开始进入大足境内,在当时大足县立中学校长余行尧的带领下,对北山、宝顶山等地石刻造像进行了约5天的调查。

此次调查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迄今仍是大足石刻重要代表的北山和宝顶山石刻。

在北山,他们认为唐代的观无量寿佛经变龛“与敦煌壁画构图极相类似,最为可贵”;认为今天被誉为大足石刻代表作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是“石窟中别开生面之作品”。他们发现这里的宋代造像留存特别丰富,可谓“国内已知宋代造像规模之最巨者”。而与北山佛湾遥相对应的宋代多宝塔,在梁思成著作《历代佛塔型类演变图》里,被作为佛塔演变的一个典型实例加以列举。

在宝顶山,他们面对规模巨大的造像群,深感震撼,并初步判断这些造像的时间为宋、明两个时期。宝顶山的开凿时间历来争议不止,现基本上认为是在南宋时期的淳熙至淳祐年间(公元1174年至1252年),由大足僧人赵智凤主持完成。对于其间的部分造像,如释迦牟尼涅槃图(俗称卧佛),他们赞叹“就崖石凿佛涅槃像一躯,真容伟巨,殆为国内首选”。

1947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在60多位研究远东文化的专家学者面前,他做了关于在建筑上发现的演讲,以及大足石刻的另一场讲演。

历史的脚步一步步远去,梁思成与大足石刻心灵的对话凝结在那一张张的旧照中,也凝固在大足石刻发现的历程中。

当年梁思成凝视大足北山石刻造像图 今北山石刻造像 罗国家 摄

采自《佛像的历史》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