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多年来大力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但在航道、港口、航电枢纽等项目建设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升级。如何助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激发长江“黄金水道”的不竭活力?日前,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部分市政协委员和民革重庆市委会相关人士。
提升航道 通江达海
“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一干两支六线’(“一干”指长江,“两支”指嘉陵江、乌江,“六线”指涪江、渠江、綦江、小江、梅溪河、大宁河)的航道体系。”市政协委员,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滕英明介绍,2020年我市水路货运量达到1.98亿吨,全市90%以上的外贸物资通过水运完成,水运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通江达海主要方式。
“但我市仅有长江、嘉陵江、乌江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其余支线航道等级低,通行能力差,货运贡献率低。”滕英明注意到,在我市航道建设中,嘉陵江、乌江干流高等级航道尚未全线贯通,航道梯级渠化和管理一体化发展亟待加强。
为此,滕英明建议市交通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加大统筹力度,谋划嘉陵江、乌江航道建设时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嘉陵江井口段千吨级航道提升工程、涪江已建枢纽船闸改造提级、嘉陵江草街库尾航道整治、乌江银盘至彭水段航道整治、乌江彭水枢纽船闸改造、涪江智能美丽航道等项目启动建设,打通“两支”“最后一公里”,提升“两支”航道等级。
“‘两支六线’航道进一步畅通后,云贵川陕渝水运货运需求将持续攀升。”为应对货运需求增长,滕英明建议市相关部门联合长江上游其他省份,继续呼吁尽早启动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实时启动项目建设,打破三峡航运瓶颈和梗阻,畅通嘉陵江、乌江及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水运大通道,缩短运输周期,缩减物流成本。
川渝联合 携手共建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推进,形成以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核心,以泸州港、宜宾港等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水运枢纽总体格局,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不再是重庆的单方推动,而是川渝两地共同助力的目标。为此,市政协委员、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赵明富立足两地如何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建言。
“当前川渝共建长江航运中心融合度不高、合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赵明富建议川渝两地共建长江上游港口联盟,加强重庆港与宜宾港、泸州港分工协作,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港口群,并依托港口联盟,加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腹地内陆无水港建设发展。
“此外,川渝两地还应协同研究出台促进航运中心建设的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相对统一的港航政策体系和经营管理机制。”赵明富认为,相关政策应包括地方税费优惠政策、土地使用优先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政策、地方动拆迁支持政策、办公用房补贴政策、航运人才引进政策等,全方位支持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创建。“同时,川渝两地应积极对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部委,争取将航道、港口、集疏运、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赵明富建议。
绿色航运 共护长江
“川渝两地交通部门共同编制的《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持续完善港口船舶岸电设施以推动绿色航运建设。”民革重庆市委会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市众多货运码头部分作业船舶仍使用内燃机供电,这会带来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对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我市货运港口码头和货运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滞后是受电箱建设滞后、岸电系统建造价格高、岸电系统安装工艺繁杂等因素影响。”为此,民革重庆市委会建议,鼓励未到检验期的船舶主动加装标准船用受电箱,并给予一定的补贴或一定时期内岸电使用的价格优惠,加快电箱建设升级。同时引进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参与码头岸电设施建设、经营和研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模块化的方式设计、建设符合重庆江段水文特点的岸电系统,加快我市船舶岸电系统升级,助力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