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在1934年就指出:“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强调了方法的极端重要性。科学的方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成功地探索和运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论,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日,我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读了《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振兴中华变革论》(田国强、陈旭东著)。该书共32章,分别从回顾改革、理解改革、求解改革和深化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由来、内在逻辑、实践路径和未来方向,读后受益良多。结合研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异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探寻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需要科学把握改革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说过,评价任何一段历史,都无法脱离当时的历史阶段。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中华民族虽不乏“载入史册”的改革之举,结局却鲜有善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强大的领导力量确保改革开放在正确的轨道前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解发展的“环境魔咒”……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回顾新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求解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关键是要最大限度解除发展中的瓶颈约束并加强顶层设计。这就需要坚持符合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改革方法论,坚持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社会治理边界的改革路径: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从单一的经济改革转向全方位联动改革,从发展型全能政府转向服务型有限政府,等等。
探寻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需要正视非均衡改革路径下的问题与难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现阶段,我国生产函数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最优解的过程。探寻科学的改革方法论,需要正确理解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需要切实在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贯彻实施中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探寻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需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他强调,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因此,要创造鼓励改革理论探讨的氛围条件,凝聚改革的学理共识,增强改革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改革的大方向、大方略、大方针进行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在满足改革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的约束条件下,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获利,形成上下一致的改革共识、势能和动力;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并发挥其外部性和延展性,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突破;推动形成“效率与公平”“改革、发展、稳定”“开放与创新”有机互动的中国改革驱动局面,把牢中国改革发展的正确航向。
探寻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要敢于求同存异、解疑释惑,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解开了思想上的扣子,才能迈出实干的步子。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需要遵循改革的历史规律,把关联性改革置于有序稳定可调控的环境之中。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围绕深化改革来整合价值认同的程序和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一方面,加快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丰富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加强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互动,健全和完善监督和制衡体制。另一方面,在坚定信心、凝聚共识中,筑牢思想基础、增进社会认同、强化民意支撑,汇聚起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的改革合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