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心理学书籍,读起来轻松、愉悦、不乏味,温暖又治愈。
该书的书名虽有些卡通,但却是一本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师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呈现方式很有趣。该书以经典童话《柳林风声》中的动物为主角,借由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来源,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成长,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蛤蟆先生的抑郁从何而来?由于生长在“没有欢乐”的家庭里,冷漠和责难常常折磨着蛤蟆先生。他难以感受到家庭的爱和温暖,并无法为自己做选择,只能将伤痛深埋心底。慢慢地,他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难以应对成长环境里遇到的一些考验,惹出不少麻烦和笑话。因此,蛤蟆先生越来越迷失方向,陷入抑郁和孤独,不能自拔。
或许每个人的身上都曾有过蛤蟆先生的影子——看似乐观,但一路走来,内心早已伤痕累累。人生可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表面平静的生活背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几条汹涌的暗流。
如何才能顺利跨过人生的暗流,通往彼岸?我从书里悟出,在人生的长河里,能将自己摆渡过岸的,只能是自己。要学会慢慢地接纳痛苦的过去,并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情绪,逐步拾起面对未来的信心。例如,书里写到每周一次的问诊中,心理咨询师苍鹭只是抛出问题,任由蛤蟆先生自己分析原因。苍鹭总是问这三个问题——“这件事,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感觉?”“你会怎么做?”引导蛤蟆正视内心的伤疤,开启了自我性格探索之旅。苍鹭总是强调,“要不要与生活和解,你自己说了算”。有了苍鹭的鼓励,蛤蟆先生终于大胆地迈出了第一步。他强迫自己早起,沿着花园的小径走向船坞,并把废弃已久的赛艇修好,痛快地划了一次船。他耐心地去观察路边的一棵小草,感受自然界色彩的奇妙。慢慢地,蛤蟆先生试着改变不公的事,拒绝不友善的人,等他卸下社交上的重担后,整个人也开始变得神清气爽,并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
读到蛤蟆先生从忧郁中走出,我也跟着蛤蟆先生走进这场心理疗愈里,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孤独到快乐,再到自信。
书中的很多话让我深以为然。比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相信,真正能够治愈自己的人,还是自己。”有时候,换一个视角看待问题,会觉得一切都变了,原来所有的不快乐都与自己的态度有关。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更多的了解,则更有利于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起来,在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正如保罗·科埃略说过:当我们努力使自己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起也会变得更好。
如何面对焦虑和低落的情绪?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只有我们处在“成人自我状态”,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要做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通过“共情”,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情感智力能让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这样在平常工作中既可以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又可以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有利于协同合作。懂得反思自省,管理好情绪,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不断加强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良好发展,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
(作者系璧山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