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成渝之心” “内力”澎湃
四川省内江市,位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发展主轴的重要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成渝之心、大千故里、甜城内江”之称。
当前,内江正围绕“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业产业,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7月15日,“同心筑双城,共助新发展”川渝政协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内江,探寻这座被称为“成渝之心”的城市,如何以澎湃的“内力”奔跑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快车道上。
发力“夜间经济”塑造文旅产业新优势
内江,九曲十一弯的沱江穿城而过,山水怡人的甜城画卷渐次展开,听闻“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的故事,采访团感受到内江的灵秀博雅,果然名不虚传。
如何打好文旅牌,更好地“融城”“入圈”?内江以巴蜀文化为纽带,以旅游融入为突破,以夜间经济为抓手,以区域合作为载体,大力实施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行动计划,在大格局、高起点中助推内江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
万达·内江文旅城是内江市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是万达集团在四川投资最大的文旅项目。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占地2800余亩,以“夜内江”为主题,业态打造和规划设计突出夜间经济和内江特色,项目总体规划包括“一湖一街一园”,即汉安湖、夜内江文旅街区、体育公园。
“汉安湖是项目核心景观,已成当地著名打卡地,吸引了不少市民来这里露营看日出。接下来,我们将依托汉安湖打造《沱江传奇》炫彩灯光水景秀,引进皮划艇、淘气堡、摩托艇等水上娱乐项目。”万达·内江文旅城总经理陈斌说,“夜内江”,既要“建”场所,更要“见”活动。
当然,“品”文化也不可少。夜内江文旅街区汇聚非遗表演、民俗活动、特色美食、主题民宿、沉浸体验等业态,围绕夜游、夜食、夜娱、夜宿、夜展五大主题,布局五大广场,充分展示内江文化地域特色。
据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总规划师康麟钧介绍,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是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大项目,建成后将把周边200公里范围内的16座大中型城市、2亿辐射人口的巨大旅游市场潜力转化为市场资源优势,解决内江长久以来缺乏的大型核心旅游承载平台,在助推内江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让川南渝西城市居民共享文化旅游建设成果。
在清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明确的川渝合作路径背后,是内江市委、市政府的主动作为。早在2020年,内江市委、市政府就与重庆市荣昌区、大足区分别签订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为内江与两区的合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内江市政协对此同样不遗余力。当年,内江市政协组成考察组赴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围绕推动毗邻地区川渝合作试验(示范)区建设和加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进行考察交流,并陆续开展调研、协商,报送《内江市政协考察组赴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学习考察报告》《关于内江市主城区夜间经济发展的建议》《关于支持打造成渝夜经济集聚示范区的建议》等供内江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强化与毗邻地区政协的协同联动,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进交流、形成合力,有力助推一批重大政策、重要规划、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聚力“新兴产业”闯出一条新路子
从内江汉安大道出发,向西行驶约7公里,就来到了该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在这里,采访团最直观的感受是:年轻人真多。
无独有偶,向南行驶,在位于内江高新区白马园区的四川明泰微电子产业园,采访团也有相同的感受。
一北一南,一个属现代服务业,一个属先进制造业,场景不同,但展现的都是内江新兴产业的发展活力。
紧跟成渝赛道,紧抓携手合作,近年来,内江促进服务外包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集聚发展,为建设产业强市注入更多活力因子。
在内江市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的大宇宙中国西南区域中心,两间会客室的大门上分别贴着“成都”和“重庆”的牌子,让采访团眼前一亮。该中心运营负责人姚增岩介绍,这一方面表示其采用的是来自成渝的成熟管理团队和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向客商推介内江身处成渝之间的区位优势。
成渝地区是全国电子信息重要的产业基地,出于成本和城市空间的考虑,两地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似更合理。“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内江的定位是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中心。”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章艳秋介绍,内江“捕捉”到成渝发展信息产业的服务外包需求,发挥该市人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较低的优势,坚持联通双城,抓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满足成渝所需、城市所盼、企业所望,最终各方“一拍即合”。去年8月,内江把“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写进了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近两年来,内江先后引进了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建设了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内江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35家,先后引进了德国贝塔斯曼、日本大宇宙、北京字节跳动、平安金服等8家世界500强(行业百强)企业,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成势。
在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采访团看到,生产车间内,工人穿梭在密集的设备中。智能生产线上,一件件微电子产品在机械微米级的操作下接连成型,将用于下游厂商显示器产品的制造。与该公司一街之隔的是其配套企业——重庆雄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营智能显示面板精深加工项目,未来,这里每年可产手机显示屏3600万片。
采访团清晰感受到,通过类似于明泰微电子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招商,内江积极融入川渝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从原来的电脑机壳、元器件清洗等低端领域向中高端跃升。5年来,内江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从4户增至21户。
在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同样少不了内江市政协的助力。该市政协提出了《关于服务配套成渝打造产业内江》等建议,并在《关于加快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协商报告中曾提出:把握“融入、协作、发展”三个维度,努力把“联通双城、全面融入、配套服务、顺势提级”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定位,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思考和解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内江配套什么、怎么配套的问题,得到内江市委、市政府采纳。
蓄力“绿色能源”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一路向西,行至位于内江市威远县连界镇的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采访团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施工人员干劲十足,200余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展现出“扬愚公精神,建页岩气都”的画面。
“内江页岩气资源量约2.2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丰富的资源主要集中在威远。”威远县委副书记唐浩然介绍,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将重点发展钒钛新材料、页岩气精细化工和焦化产业延伸,力争202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203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的千亿级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中石化重庆川维化工、青岛三力本诺新材料公司等14户化工企业有意落户该园区,拟投资约324.75亿元。
如何提高页岩气资源附加值,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内江探索出一条加快构建页岩气“生产—存储—应用—深度利用”全产业链的路子。
利用页岩气生产氢能,就是内江延伸页岩气产业链,推动内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去年以来,被纳入成渝“氢走廊”的内江,建成了西部首条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线和省内第二条氢能公交示范线。之后,内江又启动了一批页岩气、焦炉煤气制氢重大项目。
一个个项目启动建成,为内江打造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内江正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力调峰应急保障中心、内江页岩气百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和成渝氢走廊“内江氢港”,加快融入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为内江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在川威集团钒电池储能产业项目现场,四川星明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蒲年文向采访团介绍了新能源储能的“新贵”——钒电池。
“钒电池凭借高安全、大规模、长寿命、绿色环保等优势,将在平滑新能源发电输出、电网调频调峰等大规模、长时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蒲年文表示,在“双碳”战略下,钒电池储能产业应用场景广泛,市场潜力巨大。
川威集团开发钒电池技术已超10年,是我国较早开发生产钒电解液的企业之一,拥有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其独特的短流程钒电解液专利技术奠定了其在业界的优势地位。不仅如此,川威集团还拥有储量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山,具备每年生产2万吨五氧化二钒的能力,可为钒电池储能产业提供充足的钒原料保障。今年该公司将建成成渝地区首条3500立方米钒电解液生产线,计划至2028年生产规模达到7万立方米以上。届时,该公司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钒电解液生产供应商。
“内江将继续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充分利用内江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加快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度利用,重点培育页岩气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千亿产业、钒钛千亿产业和氢能产业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助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系列举措的背后,也有该市政协倾力助推的身影。如围绕落实《成渝双圈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中明确的“氢走廊”建设,两次开展对口协商和常委会专题议政性协商,助力加快建设成渝氢走廊内江“氢港”迈出坚实步伐;提出《关于加强页岩气就地转化利用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氢能源生产和综合利用的建议》等。
内江市政协主席康俊表示,该市政协将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主线和角色定位,以“1+4+4”思路汇集众智、汇聚力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努力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赋能助力。市政协将继续围绕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鼓与呼,为大力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等贡献智慧和力量,助推内江与重庆方面的合作走深走实。
内江新貌 王斌 摄
内江市正全力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封装测试车间
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化工园区项目建设现场
秦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