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植入“党建+文化”因子 促进老旧小区改造
11月8日上午,家住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的居民陈胜英,带着孙子在社区儿童小游园里玩耍,旁边不少家长和孩子也开心地互动着。
东正社区刚刚经历了老旧小区改造,改造总面积6.7万平方米,涉及楼栋18栋、1196户。完成改造的社区充满活力和温馨,和乐家园氛围日益浓厚。“小区改造后,我们的幸福感增加了不少。”陈胜英说,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体会更深了。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大渡口区政协委员的助力。
房屋破损、环境杂乱、配套缺失、物业失管……这些共性问题是老旧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堵点”和城市有机更新的“痛点”。如何破“堵”止“痛”?该区出台了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行动方案并快速组织实施,区政协也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资政建言的重点,纷纷通过调研、提案、协商等方式献出“金点子”,助力老旧小区改造出成效。
“以‘微更新’方式推动老旧社区改造。”大渡口区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第140号提案建议,街道、镇街等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结合区域发展规划,面向居民充分了解设计需求,同时结合资金、方案,分阶段、分区域有序统筹加快推进社区更新改造。
很快,提案建议得到该区住房城乡建委的认真办理。该区住房城乡建委汇总各街镇层面社区微更新项目需求,梳理形成台账,就项目紧迫性、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分类,搭建设计供给与建设需求双方沟通平台,对项目设计进行精准匹配,实现统筹推进、加快落地的预期目标。
九宫庙街道新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便是其中的典型。“该片区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居民大多为重钢退休职工和家属。”大渡口区政协委员、区文联副主席刘小华在调研中了解到,如今新工片区老旧小区面临改造,众多居民都希望能保留“钢城记忆”。于是,在政协委员的助力下,该片区以满足居民生活改善需求为核心,在增设便民设施、建筑改造等基础改造提升的同时融入了大量文化元素,定位“钢城老街记忆,江湾观景阳台”区域主题,深入挖掘该片区浓厚的人文元素、时代印记和人间烟火。6月23日,大渡口区政协九宫庙政协委员工作室还将“加快启动新工片区老旧改造相关事宜”作为重要议题进行协商,重点加强质量监督,防止屋顶渗漏等现象发生,形成了协商成果。该项目已于今年8月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外墙施工。
改造完成后,“后半篇文章”该怎么写?九宫庙街道立足老旧小区实际,强化党建引领,做实区域化党建融入社会治理载体,构建起以街道社区两级党组织领导为核心(一心),街道红色物业服务中心、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双平台运转(双轮),物业管理EPC、“物业三会”、物业“网格化”管理、物业资源共享等四项机制(四驱)共推的“一心双轮四驱”工作模式,为辖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优质物业管理服务,实现改造提升与管理运维方案同步明确、同步推进,避免改造提升后管理缺位,共同维护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政协委员而言,老旧小区改造需要我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提好建议,努力让措施更惠民、更暖心,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渡口区政协主席张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