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11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翩飞的鹭鸟 濯水,碧水清清濯我缨 读书的惬意时光 父亲种菜的秘密 蟹:横行介士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濯水,碧水清清濯我缨

□ 作者 沈治鹏

在武陵山区崇山峻岭中奔袭近六个小时,午后终于抵达心仪的黔江濯水古镇。

穿过石牌坊,半边街闯入眼帘。右边商铺的吆喝声还没来得及听清楚,就翻过街面,慢慢滑下河堤,扑向清波粼粼的阿蓬江。

江西街的街道一下收窄为两三米,两边明清风格的建筑写满时光的沧桑,而店铺内外却弥漫着诱人的人间烟火。有现切“狗屎糖”的,有用传统工艺制作绿豆粉的,还有热糯的马打滚,凉辣的米豆腐,滚烫的卤魔芋。店主的吆喝声与游客的惊讶声相互碰撞,声震瓦屋,极像《清明上河图》中的一条名特小吃街。最惬意的还是临江高朋满座的吊脚楼里的食客,或喁喁私语细品一锅氤氲生香的青菜牛肉,闲看一江碧水悠悠向西流;或呼哧有声地吃着又辣又烫的黔江鸡杂,举杯开怀谈笑,与绿水青山共饮。

这条街上有座余家大院——八贤堂,是濯水古镇的一个重要古建筑参观点,原为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进士宅第,为古镇第二大古民居。余家是一个书香之家。饱读诗书的余共安中了进士后,皇帝赐有顶戴花翎,夫人赐凤冠霞帔。余家一直保持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祖上训戒子孙要世代学文从医,于是在临街前堂办诊所、开药房,悬壶济世。

万天宫是古镇最大的建筑群,兴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由来此做生意的江浙两省商人出资修建。建筑高大雄伟,全部为木结构房屋。古建筑群由正殿、万天阁、议事厅等十多个建筑构成,有浓厚的渝东南古镇建筑风格。万龙宫是古镇的三大会所之一,也是古镇的标识。

走过三道拐就是中街。这条街古建筑密集,烟房钱庄、汪家作坊、汪本善旧居、光顺号、樊家大院接踵而至。濯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刚柔并济的独特建筑风格,古朴而不失创新,坚守而不失包容。值得一提的是,樊家宅第在古镇开办了第一所义学讲堂——濯河坝讲堂。宅第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不设大门,这也是镇上唯一没有大门和售货柜台的大院。院内两个天井之间没有门,更适合学子们活动。正院前有跨越老街而建的凉厅,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樊家就在此开设义学。“凉厅街”不仅风格独特,驰名中外,而且充分体现了濯水人商儒并重的世风。凉厅旁,“天理良心”碑震颤人心。这块勒石为记、立碑警世的道德碑,体现了我国古人尊崇天理、恪守信用的价值观。

穿过李家老街,一回头就是戏台。修葺一新的古戏台雕饰精美,在夕阳中熠熠生辉。戏台空空荡荡,戏坝也空空如也,令人顿生遗憾。

吃罢晚饭,与凉天泽园客栈的老板攀谈,老板叫李方泽,土生土长濯水人,虽逾古稀,却精神矍铄,是樊家大院的业主。为支持政府开发旅游业,他主动搬出大院,在老街外办起了客栈,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当我问起古戏台的事,见他两眼放光。他说,以前人们上街都是从戏台旁边进入李家老街,左拐上几个梯坎就是我家,那时热闹得很。遇上赶场,有时还能听一场后河戏,那个锣鼓敲起来才好听呦!

夜深人静中,我再次伫立戏台前,仿佛听到悠扬的锣鼓声在阿蓬江上回荡。这时,一轮明月悬挂在澄澈的夜空。月光像一位永不疲倦的老人,慈祥地望着喧嚣后的小镇,轻抚着扑怀而来的阿蓬江。远山如黛,碧水长流。

濯水,碧水清清,永濯我缨。

濯水古镇 赵学东 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