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2年12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郭沫若与合川的两次结缘 最是初心见伟力 我的甜蜜乡愁 冬至大如年 银杏黄了 一生只开一次花 街巷烟火气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我的甜蜜乡愁
□ 作者 李光德

“橙香飘处是故乡。”这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句子,几乎装饰了我这个奉节游子的整个乡愁。

其实我的童年乃至整个少年时期都和奉节脐橙没什么关联。我的老家在奉节一个偏远的乡村,因为海拔和气候的原因,老家并不出产脐橙。还记得刚到成都时,便有人问我老家有哪些特产。那时,呈现在脑海里的只有房前屋后那几分薄田和土质并不肥沃的山梁,主产苞谷和洋芋。我只得如实回答:“玉米和马铃薯。”我觉得这些从书本上学来的新词,要比“苞谷”和“洋芋”洋气得多。

事后,我在心里暗自反思,自己对老家的概念是不是过于狭隘?故乡并不只是老家那道连名字都没有的山梁,也不是山脚那条并不秀美的小溪沟,而是应该把故乡的概念扩大到整个奉节全域。思路一打开,我的心里就有了底气。因为声名在外的白帝城和奉节脐橙,都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心理建设,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再有人问及老家特产时,我就会反问对方:“你是问耍的还是吃的?耍的有白帝城,吃的有奉节脐橙。”在谈及白帝城时,我就给对方背诵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而在脐橙前面特别加注奉节的地理标签,意在表明老家脐橙的“纯正血统”。

因为很少吃脐橙的缘故,我对奉节脐橙也只有一个模糊的认知,并不知道它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每每说起奉节脐橙时,我都只是反复强调“确实好吃,甜得很”。

后来,当我真正走进奉节脐橙主产区,置身漫山遍野、橙香四溢的橙海之中,随手摘下脐橙现场品鉴,才明白我对奉节脐橙的认知是何等肤浅。那种甘甜与果酸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味蕾层次,果肉在齿间绽放、甜汁沿舌尖蔓延的极致口感,岂是“好吃”和“甜得很”这样的简单词汇就可以概括的。

奉节脐橙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无污染、无冻害的环境优势,冬暖少雾、日照时长的立体气候,让奉节拥有在世界范围内都极为罕见的脐橙成长乐园。如今,奉节脐橙早已形成能养活30万人的庞大产业,形成了涵盖纽荷尔、福本、中华红等多个产品矩阵的庞大家族。

因为奉节脐橙的示范效应,全国很多地方都争相种植脐橙,我也常常有意去购买其他产地的脐橙。在一次次试吃和品鉴过程中,我也一次次在心里为家乡脐橙“颁奖”。因为每次品鉴的结果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奉节脐橙最好吃,“中华名果”的头衔并非浪得虚名。

在奉节,脐橙还有一个儒雅的别称——诗橙。将诗和橙组合在一起,是因为历代文人在奉节留下了很多关于脐橙的名篇佳作。诗人杜甫在此任橘官时,就留下了“园柑长成时,三寸如黄金”的经典诗句。如今,我的一些作家朋友依旧还在写关于奉节脐橙的文章,让这个小小的脐橙又化身成了贯通古今的文化介质,打通了古今文人精神共通的时空隧道。

去年腊月,我回奉节为母亲祝寿。刚到奉节,一朋友的电话就尾随而至,他意味深长地说:“奉节的脐橙不错。”我只得心领神会地答复说:“把地址发给我。”就这样,我被友情“裹挟”到了脐橙批发市场,选果、装箱、发货,然后电话提醒他及时收货。让家乡名果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何尝不是一份浓浓的乡情滋养和深度的精神慰藉。

如今回奉节大都只在县城停留。承载老家记忆的房屋已经没有了,但脐橙构建起来的味蕾连接,逐渐取代已经渐行渐远的老屋,成了我与家乡共情的乡愁原点。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