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重庆人常说这样一句话:“爬一坡吃一锅,上道坎吃一碗。”从这句民谣中可以感受到重庆交通不便带给老百姓的痛苦。交通问题,历来是困扰重庆发展的大问题。
重庆望龙门缆车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条公路客运缆车。重庆近代城市百年发展史上,交通动脉中最奇异的山地客运缆车支脉,就是从望龙门开始搏动的。后来重庆乃至全国各地的缆车都是望龙门缆车的克隆版。
1943年由当时的政府出面,组建了重庆缆车公司,聘请了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为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在茅以升和梅昒春两位桥梁大师的主持设计下,1944年,该公司在当时客流量最大的重庆望龙门码头,修建了我国第一条缆车道。这是中国内陆城市交通史上的一次创举,也是重庆城市交通的一大特色。由于是国内首创,难度很大。当时香港虽然有缆车,但上下全系山路,而重庆缆车则直达江边,受江水涨落的影响,技术上问题甚多,且抗战期间,物资缺乏,所能选用的材料有限。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根据实地调查,缆车最终定位于人口流动量较大的望龙门码头。
望龙门滨江地段,水流湍急,其工程设计采取在码头石级上建设钢筋混凝土停车场一座,其高度以水位到轮渡不能开航时,缆车亦随之停运为标准。江边停车场仅供乘客上下及候车之用,缆车道则在原码头的石阶上建筑栈桥,桥上铺轨,轨上行车,车用缆牵,缆由机挽,机动则用电力。整个工程于1944年7月破土动工,次年4月竣工,经过数度试车和改造后,1945年5月16日正式载客通车。缆车位于望龙门滨江码头,全长178米,上下高差46.9米,备有客车厢2辆,每辆载客50人,运行初期日运客量0.7万人次。望龙门缆车的轨道中间设双车道,呈线条极其漂亮的鱼腹式。便于会车,两端为单车道进站。两车在鱼腹式双车道上相向而过时,车上的姑娘小伙可擦肩而过,互相打望,是“鱼腹式最有意思的地方”。重庆人戏曰:“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望龙门缆车票有圆形、方形两种,圆形为上行客票,方形为下行客票,材料都为铜质。方形缆车票,长宽约为2厘米,中间有圆孔,正面为“缆车”两个大字,背面注有“下行客车票,民国三十六年”字样。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将该缆车票作为文物收藏。
之后,重庆客运缆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1954年,由重庆市政府投资,重庆缆车公司承办,修建了连接重庆菜园坝火车站与两路口之间的两路口缆车。此后,又先后修建了重庆储奇门、临江门、朝天门南侧龙门浩和长寿西岩关、朝天门北侧等客运缆车。其中以1964年10月建成的西岩关缆车线最长,坡度最陡,全长282米,上下高差110米,日运客量近3万人次。
1945年建成的望龙门缆车,从初期的日运客量0.7万人次升至1995年的1.3万人次,为重庆市民的出行、城市交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96年,随着重庆的大发展,重庆长江滨江路建成通车,长江、嘉陵江空中索道相继投入使用,伴随重庆市民50余载的望龙门缆车停运。如今,重庆虽然有飞架南北的大桥、纵横交错的立交、四通八达的高速路,但缆车依然保留在重庆人民的心里。
重庆第一条客运缆车——望龙门缆车(资料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