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1943年3月20日,时任周恩来政治秘书的宋平同志在《新华日报》“团结”副刊上发表了《习作合一》,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在国统区创造性地继承弘扬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党的优良作风的成果。
“学以致用”
从1942年春到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整顿的目的,就是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因此,宋平在这篇整风心得文章中开宗明义指出,“理论与实际联系——这是马、恩、列、斯所谆谆告诫我们的一句话。这句话被人到处传诵,但真正去实行的人却不多。并且,对这句话的了解上也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其实,这句名言,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换一个浅近的说法,就是‘习作合一’的意思”。
在这里,宋平将理论联系实际这句整风时期的名言,用了中国人民实际生活中更为常见的“习作合一”来替换。为了厘清“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宋平接着解释说明了“习作合一”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我们所学习的理论、原则以及目前党的各种具体政策,运用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并贯彻到实际工作去,使之兑现。这就是说要“学以致用”。因此,学习的目的,不能是为理论而理论,而应该是为了解决革命的实际问题,而到马、恩、列、斯那里去找立场,找方法。学习的方法,也就不能是抽象的和只着重形式的,而应该是领会其实质与精神的。
这就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科学理论,必须深刻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从而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真正发挥真理指导实践的巨大威力。
“工作要有计划并能总结经验”
宋平进一步提出“习作合一”包含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要我们的实际工作更带有条理性,原则性,并提高到理论水平上去。这就是说:工作要有计划并能总结经验。因此,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毫无计划、失去方针的事务主义者,而应该成为这样的干才——在布置工作时有方针、有计划,在执行计划时,有步骤、有办法。从实际工作中学习,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以之改进工作,发展理论”。这也正如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所强调的,要“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在红岩村,宋平通过整风学习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统区的斗争实践思考,对“习作合一”有着更为深入具体的认识,在普遍理解的“学以致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工作要有计划并能总结经验”“把经验发展到理论”,并强调,“习作合一,应该是这两方面意思的结合”。
“做什么学什么”
如何做到“习作合一”,宋平主要谈到两种途径。
第一,必须抓紧事务学习,实行“做什么学什么”的号召。这就是说:要把自己目前的工作作为学习的对象,向自己工作的实际学习,向与自己实际工作有关的理论学习,经常搜集与自己工作有联系的材料,如:周围情况的,政府法令与党的政策指示的,本身事务中具体经验的,历史的和理论的材料,加以研究与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宋平尤其谈到“搜集材料原是很艰苦的工作”“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满腔热忱’和‘眼睛向下’的决心,还要把搜集材料当做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去进行,要一点一滴地去积累起来”。同时指出在搜集材料方面“一方面要有耐心,同时要勤于收集”“还需要善于‘抓’。用各种方法,经过一切可能的门路去找寻材料,遇到比较有价值的东西就要抄写摘录,收集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是在实地调查、搜集研究材料上下功夫,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关于这一点,宋平有着切身体会,后来曾在《忆周恩来同志二三事》中深情回忆道:
那是1941年9月,党组织从延安调我到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当时,周恩来同志任南方局书记,负责国共谈判、统一战线和国统区、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能到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延安,我多次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受到很大教育,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早有所闻。我想,到重庆后,他一定会问起延安的情况。为此,我就延安的学习、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作了一些准备,还特地到延安的南门外市场了解商品供应和价格情况。到了重庆,他果然一见面就问我毛主席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和开展大生产的情况,接着又问起延安的群众生活和市场情况。我幸喜已经作了一些调查,便一一作答,还告诉他延安的小米每斗多少钱、麦子每斗多少钱。他忽然打断我的话问:“你说的是大斗还是小斗?”这一下可把我问住了。我只好老实告诉他,我来渝前去市场看了一下,具体还说不准确。周恩来同志没有批评我,只是善意地笑了笑,但我心里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撼。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对待任何工作,都要认真严谨。这方面,周恩来同志确实堪为楷模。虽然是做了调查研究的,但是还不够深入。
“习作有计划”
宋平认为第二种途径就是必须使习作有计划。当时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党员干部普遍存在学习与工作不能兼顾的苦恼,“工作忙了常常影响学习,学习加紧了又妨碍了工作。我们既不能为工作而取消学习,更不能为学习而放弃工作。习与作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常烦恼着我们,使工作与学习不能达到完善的境地。”
宋平由此提出要有习作计划,即“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估计到主观的能力,定出习作目标,达到目标所需之时间以及完成计划之必要办法。这种计划应该是切实而具体的。至于一些宏大而空洞的计划,纵令是很完美的,然而经不起事实的考验,是不能兑现的。我们的计划则是为了实行的,所以必须切实。计划订定之后,就要严格执行计划,要做到‘一日事一日毕’是绝对必要的。”
针对执行习作计划可能出现的拖延问题,宋平认为“逐日学习作日记的办法是可以采用的”,“把每天所做的事情,简单的记下来,这样既便于日后习作检查与工作总结,又有督促执行计划之功用。这样计日程功,不论大事小事,都有日程,按次做到,自然会做到‘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得好,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出现严重曲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这也正如宋平在文章结尾所号召的,“习作合一”是我们整风的方针,也是我们的中心口号,我们要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在这基础上,来改进我们的工作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