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7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在“红色三岩”的往事 巴蜀之茶 石家花园 三峡历代石刻题记 大暑之暑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三峡历代石刻题记

□ 作者 王风竹

三峡地区石刻的形式主要分碑刻、摩崖题刻和自然石刻等几种,这些题刻主要凿刻在一岸的岩壁或江滩礁石之上,内容既有关于洪水、枯水的水文题记,也有鱼坊、山林权属界限分割的约束条款,也不乏治理险滩、疏浚河道等工程、善事的纪事铭刻,而更多的还是咏叹山川形胜、抒发情怀的诗文题刻等。

除了水文、航运等纪事内容的题刻外,抒情咏怀、纪事述行的文人题记在三峡石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唐宋以来的文学大家几乎都到过三峡,峡江的风光激发着文学家创作出大量的诗文,而像李白《早发白帝城》那样有关三峡的、令今人仍耳熟能详的名篇也不在少数。现存于三峡地区的文人墨客的题刻甚多,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欧阳修、黄庭坚等。万州的岑公洞和宜昌的三游洞是三峡地区两处自然风光与人文内涵结合较好的名胜,而白居易兄弟、元稹、三苏父子、陆游等人的题咏和故事更是大大提升了景观的层次和品位。

在岑公洞现存着唐代严挺之、段文昌,宋人岑象等留下的诗文题刻,而三游洞则除了存有宋代欧阳修、黄庭坚、叶衡的亲笔书迹外,还能见到清人翻刻苏东坡的《楚颂帖》碑刻等。万州高笋塘所存北宋黄庭坚所作《南浦西山勒封院题记》,又称《西山碑》,是现存文人题刻中文字较长者,文采和书法均称得上是三峡文人题刻的代表作,现移录于此:“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守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山没烟霏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郡鄢,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凉,宜于游观也。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辛酉,江西黄鲁直题。”西山即万州太白岩,因李白曾于此读书,故得名。山中崖壁存历代文人题刻50余款,《西山碑》即其中佼佼者,今碑已移至万州高笋塘建亭保护,方便游人观赏。

峡江两岸晚清以后的题刻也为数不少,虽然大多数无论是文采还是书法都已难同前人的题刻相媲美,但也有一些颇具价值的作品,像三游洞和瞿塘峡粉壁墙上冯玉祥表示抗击日寇的题刻等,表现了将军在民族危急时刻的情怀与气魄。

三峡题刻中还保留了一些在书法发展史上有影响的作品,其中年代最早者可能当属原刻于云阳龙脊石附近的《梁天监题刻》。该题刻为楷书,四行,每行六七字不等,所记为:“天监十三年(514年)十二月,鄱阳王任益州军府,五万人从此过,故记之。”南北朝是楷书定型、发展的时期,作为年代明确的早期楷书作品,《梁天监题刻》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康有为曾称赞它“浑雅绝俗,犹为难得”。现存于白帝城碑林的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所刻的《龙山公墓志》,也是难得的书法珍品,碑之书迹融南王(王羲之)北索(索靖)为一炉,结构朴拙,用笔沉稳,表现了典型的隋代风格,并开唐代书风之先河。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曾在峡区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他的书法成就也同在峡江的活动分不开,如他曾说过:“元祐间,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涪陵白鹤梁《元符三年题记》、万州高笋塘《西山碑》等都称得上是黄庭坚书法中的上品。此外像瞿塘峡壁赵公硕所书的《皇宋中兴圣德颂》、三游洞壁廊清代女书家陈闺瑛小篆所书《占合掌岩》的巨幅题刻等也都表现了较高的书法造诣,而白帝城碑林中的《竹叶诗碑》则巧妙地以竹叶形象为笔画,融诗画为一体,表现了中国书法的另一种意趣。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