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8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1958年董必武重返红岩村和曾家岩 钓鱼城有两个喊天堡 诗风词韵江津城 邮票上的立秋 高滩岩瀑布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诗风词韵江津城

□ 作者 庞国翔

第一次到江津城,是40多年前的事。在成渝线上的德感火车站下车后坐长江轮渡,下了码头就进入江津城。当时正在开“中华联圣”钟云舫的研讨会。我早前就听说过清末江津秀才、著名巴蜀才子钟云舫的大名,他在江津妇孺皆知,坊间还流传着他的许多诗联故事。

江津的市民也爱写诗。城里文化馆办的“诗窗会”,每月一期,在橱窗里展示市民投稿的优秀作品。

那时江津县城不大,只用四十来分钟就能逛完。长江由西而来,流成一个大大的“几”字形状,县城就像“凡”字中间的一点“、”。县城西、北、东三面临江水,只有南面才与陆地连接,所以江津城又被称为几江城。江津“白屋诗人”吴芳吉代表作之一的《几水歌》中写到:几水真真好,津城处处娇。云山四面起,井屋一湾遥。岭塔端于弦上箭,风帆密似鸟巢归。清趣无尘嚣,来往杂渔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吴芳吉名噪诗界和学界,代表诗《婉容词》被选入中学课文,与《护国岩》《两父女》名作一起流传甚广。

江津有着丰富的诗词文化富矿。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船过江津龙门滩,写下气势恢宏《过巴龙门》。司马光、黄庭坚、王十朋、范成大、冯时行、晁公溯以及杨慎、王士祯等诗人墨客写了许多江津的诗词作品。此外,胡小石、梁漱溟、吴宓、魏建功、唐圭璋等文化名人或寓居江津、或做客江津,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这是座充满诗意的小城。行车中打开收音机,你常能收听到“诗意江津”诗歌朗诵节目。周末漫步街头,常能观看到由机关、学校或街道主办的诗歌朗诵会。过节时,还有“端午诗会”“中秋诗会”“重阳诗会”等。更有趣的是,小城的人们敢想敢干,将中华诗词的元素融入当下时兴的广场舞,连续多年开展“中华诗词广场舞”比赛。

有次我在江津下游青草碚渡口乘船时,偶然结识了一位乡下老先生,我对他“穷追不舍”。在他的帮助下,我费了很大劲、跑了许多路,终于找到深藏于江津城老巷里的由曾国藩作序、江津进士李春甫所著诗集《日慎斋诗草》七卷;找到道光年间江津进士李岑所著《船山诗注》二十卷;找到钟云舫所著《振振堂诗稿》《振振堂联稿》共八卷。我将这些文献全部报送到文化部门。它们打开了我挖掘江津诗词文化富矿的大门,我从此爱上了文献收藏。

1992年江津撤县设市,后又撤市设区。市容不断提升,城区不断扩展,中华诗词的文化元素也融入城市的建设中。滨江路上,建起了悬挂“天下第一长联”《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的“长联楼”,共1612字,由钟云舫创作。我曾多次带朋友登楼赏联。

江津滨江路是重庆市十条最美滨江路之一。江津人在此建起起点为几江长江大桥、终点为鼎山长江大桥、全长1.3公里的“滨江诗联长廊”。集雅亭、诗联碑林、廊架诗柱……在花岗石、榭廊上镌刻江津历代诗联大家的诗联共230首(副)。此外又在城区主干道鼎山大道上建起1.5公里长的“鼎山诗词大道”,采用青石、花岗石等石材,将名人描写江津的诗词和楹联作品35首(副)镌刻其上。

小城的公园、小区、广场上,诗墙、诗栏、诗碑、诗楼、诗壁等随处可见。诗墙花影,以诗入景、诗景交融,诗亦是景、景即是诗。江吟风雅颂,津唱赋比兴。江津,这座诗词之城,这座楹联之城,这座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正可谓诗意春风,吹拂市民心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