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9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高质量打造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市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让“道”畅其行  “物”优其流 让“道”畅其行  “物”优其流 委员发言 委员发言

版面翻页
高质量打造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 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市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发言摘登
02

委员发言

李敬(市政协委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

进一步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

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

建好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是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的关键。调研发现,运营组织中心成立以来,还存在统领协调作用、带头带动作用、破题创新作用等发挥不够的问题。为此,建议:

“找”共赢价值,更好发挥统领协调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尽快出台《共建跨区域供应链服务平台实施方案》,推动与“13+2”范围内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联动合作。适时升格运营组织中心架构,增加编制,扩大业务范围和规范职能职责,更好承接国家相关部门工作安排,提高协调沿线省区市的能力和水平。

“建”服务平台,更好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平台的商业引领、信息集成、规则制定功能,将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业务从单一物流服务转向涵盖贸易、产业、融资、数据、风险管理等全链条综合服务。推动信息平台实现全过程、各阶段数据联通和共享,发挥大数据引领和统筹作用。进一步整合通道运营体系,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形成合力。

“抓”规则引领,更好发挥破题创新作用。争取在国家层面建立陆上贸易规则国际磋商机制,积极推动与铁路合作组织、国际铁路联盟、世界海关组织等国际机构、行业协会和智库合作。协调推动铁路运输危险货品与海运危险货品目录间“一货两标”互认,加快推动铁路和海运协同互认。推进通道沿线直属海关跨关区业务协同,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联手打造提单融资服务体系。

孙熙勇(市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副局长)

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

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随着项目深入实施,贸易结构不均、标准规则差异、市场开放欠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此,建议:

充分发掘通道战略价值,统筹拓展国际国内合作。聚焦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和扩大经贸合作主题,加强国际国内规划方案的衔接实施,将国际双边、多边会议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引导其他国家加入共建机制,整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资源优势,以商业项目为支撑务实开展合作。

激发渝新枢纽联动效应,有效整合资源增强合力。推动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太平船务等企业加密海运航线,开拓西部地区联结东盟的货运航线网络,完善通道对外联络体系,促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联动发展。

促进沿线产业协同发展,做实做强通道经济。加强通道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协同,拓展新能源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领域合作。推动中新双方共同发展国际贸易和第三方市场,推动重庆及周边地区优势产品出口新加坡及东盟市场。

加强数字通道建设合作,提升跨境贸易便利水平。推动铁海联运“一单制”、区块链提单及金融科技合作。推广应用铁海联运电子提单。鼓励渝新企业与招商局集团等央企务实开展境外项目合作,优化货源组织和物流营运。

积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吸引市场主体广泛参与。推动“中新工商界响应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计划”,带动各国华商组织参与共建。结合RCEP实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完善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政府机构、企业、商协会组织之间的交流机制。

王珏(市政协委员、经济委副主任,市商务委副主任)

提高重庆与东盟国家

整体贸易水平

提升重庆与东盟国家贸易水平,有利于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但调研发现,这方面还存在贸易格局有待优化、产业合作仍有短板、通道利用尚不充分等问题。为此,建议:

提升优化贸易能级。开展出口东盟专项行动,鼓励新能源汽车、摩托车、通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贸易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调整贸易结构,扩大原材料及零部件、木材、新能源矿产等工业需求产品以及水果生鲜、珠宝等消费类产品进口。提升服务贸易,加强服务外包合作,推动完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清单”制度。创新贸易方式,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重庆本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与东盟国家合作。

深化产业投资合作。提升产业合作能级,加大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加大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培育,汇聚相关专业资源为开拓东盟市场的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超市。发挥涉外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国际化智库,搭建“成渝—东盟”合作平台,利用商协会平台推进与东盟国家商会会员资源共享。

提升通道利用效率。提升集货能力,构建内畅外联的重庆枢纽集货分拨体系,扩大覆盖范围。推动去回程货物平衡,依托大宗商品国际交易等拓展东盟国家特色农产品进口,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增强通道吸引力,补齐通道铁海联运主要出海口面向东盟各国的海运航线短板,通过降本减费提升通道利用实效。

杨敏(市政协委员、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深化中缅通道建设

推动经贸与战略并重发展

推动中缅通道建设,是我国破解马六甲困局、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调研发现,中缅通道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公铁水通道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货物贸易通道制度性成本较高、推动中缅通道建设力度不够等。为此,建议:

“分步走”实施通道建设。近期,以发展中缅跨境公路班车为主,整合缅甸方向货源、产业等资源,增强我市平台公司的物流通关掌控力度和资源指挥调度能力。中远期,加快推进滇缅铁路全面贯通,支持中缅跨境公路与国际铁路并重发展,将境外办事处、海外分拨仓、物流供应商、产业供应链“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破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争取国家层面支持,为中缅“人字形”经济走廊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环境。加强与缅甸商务部门贸易磋商,解决好强制结汇、换汇审批流程长、换汇额度低等问题,消除影响中缅贸易增长的因素。

“一盘棋”谋划共建项目。发挥我市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组织中心的“牵头人”作用,会同云南、四川等沿线省市共同组建中缅通道建设工作专班,统筹谋划推进中缅通道沿线重大项目和重点政策,促进共建项目落地发展。组织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市商务委等部门深入研究我市产业融入缅甸市场的切入点,出台畅通通道物流、培育优势产业等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层面支持重庆开展公路口岸设立试点工作,探索完善跨境公路口岸查验功能和机制保障。

黄承锋(市政协委员、人资环建委副主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加强精细化管理

提高重庆物流枢纽运转效率

提高重庆物流枢纽运转效率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道运行以来,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高,但调研发现,还存在枢纽功能体系不够完善、多式联运服务标准不统一、枢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建议:

补短板,加快完善国际化枢纽功能体系。加快兴隆场编组站和鱼嘴铁路货运站北侧到发线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尽快启动九龙坡段延伸至珞璜港航道整治工程,提升该片区的多式联运功能。支持在重庆南彭站(巴南)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实现与南彭B保关区联动发展。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专项基金。

促共享,牵头推进运行标准和规则统一。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供应链和产业链数字化运行协作平台,前台部署在各省区,中台和后台部署在重庆,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数字通道,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全线。实现港口与铁路海关、重庆“单一窗口”的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推动铁路品名归类与编码规则改革,搭建海运和铁路货品管理的互认体系并与国际接轨。共同做大货运量,提高货物议价能力。

优布局,提升枢纽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划分各枢纽功能,形成一次性、统一的跨区域、跨行业调度,提升区域性综合经济效益。发展临枢纽园区配套功能、适配(站、港)产业,推动“站产城”一体化发展,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向城市综合体转型、综合货运枢纽向物流集聚区转型。协同贵州、广西发展高水平互补智慧产业链,配套发展保税物流、国际分销、跨境电商、全球采购、总部贸易等业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东盟商务文化活动中心、东盟食品产业园、二手车出口基地。

黄晓旭(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黄 浦(市政协委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提高重庆出境物流便利化水平

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物流组织方式、优化过境多程转关海关监管等方面已取得突出成效。但调研发现,也存在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成本偏高、境内段铁路运力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议:

破立并举,营造公平竞争外部环境。完善管理和宏观调控措施,在通道沿线有规划地组织货源,杜绝不合理设置交通卡口,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行为,强化反垄断执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形成顺畅、良性的物流通道。

以点带面,扩大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加强与财政部等部委的沟通协调,推动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将该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到重庆、成都、郑州等中西部地区,确保将该地区沿线重要的无水港都纳入退税政策实施范围。

协调联动,推动铁海联运降本增效。争取国铁集团加大对铁海、铁铁等多式联运进出口货物运费下浮力度,实施灵活的铁路价格调整策略和运费结算体系,及时、快速调整铁路发运价格,推动形成铁海联运比较优势。

均衡发展,提升铁海联运境内段运输效能。积极组织东线铁路沿线货源,控制运输成本,充分发挥铁路运力;通过优化调度和增加货运班列,扩大中线铁路运力,满足市场需求;由川渝相关部门联合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抓紧推动西线货运铁路的工程建设和投入使用。

罗韶颖(市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外事委副主任,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引导更多市场主体

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

引导更多市场主体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的三大任务之一。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但调研相关企业发现,还存在能力不足、信心不足、优惠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助力企业把握产业机会,让企业想参与。帮助企业全面了解产业发展态势,摸清本市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性强的主推产业发展现状。培育更多与东盟市场匹配度高的特色产业,加速打造面向东盟的产业聚集高地。政府部门应研究分析龙头企业、可重点合作对接企业,了解潜在企业的切实需求及痛点,协助企业解决难题。

打造企业“抱团出海”机制,让企业敢参与。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与东盟国家及重要人士友好往来,全面高效掌握海外市场及贸易投资信息,创新开展各类境外经贸交流活动,帮助企业进行产品展示、宣介、营销。政府牵头建立央企合作机制,充分依托央企海外业务平台“借船出海”。利用政策性保险为企业开展优势产能合作等提供风险管理、融资增信、损失补偿、信息咨询等服务,提升风险管理和防范水平。

推进优惠政策深化落实,让企业愿参与。给予重点实体产业与物流相关企业相应的税收、运费补贴等“硬菜”式支持。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通过物流公司出口的中小企业参与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来。

胡昌华(市政协常委、北碚区政协副主席,西南大学科技处处长)

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引领

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当前,我市着力推进数字化集成改革,重构数字经济与通道经济双向驱动的新生态,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注入“数智能量”。但调研发现,仍存在市内数据信息共享不充分、跨境跨区域数据信息条块分割严重、“一单制”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为此,建议:

加快推进通道数据联通共享。制定适用于通道的行业数据标准,加快市内港口、海关、铁路、公路、集散中心等节点、枢纽信息数据整合,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数据联通共享。

大力推动一体化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联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搭建通道统一的物流数字化公共平台,通过系统融合与数字赋能,形成“重庆一地创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共享共用”的新模式。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平台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物流数字化平台的联通,形成全域统筹、实时调度、可视可控的数字通道新格局。

统筹推进“一单制”的完善和推广。进一步深化与中钞汇链科技公司等企业的深度合作,扩展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单应用及其国际影响。加快“一单制”贸易信用证结算、融资贷款等功能试点推广进度,拓展覆盖面。

全力推动智慧物流建设应用。加大通道智慧物流软硬件设施建设和改造,拓展数据共享、销售预测等应用场景。强化对通道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处理,提升物流资源配置、物流环节优化等方面的智能水平。创新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数字通道建设。

叶兆佳(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副行长)

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

金融服务水平

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持续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注入金融动能,有效提升重庆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战略地位和竞争力。但调研发现,金融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也存在项目筹资压力大、项目管控难度高、项目还款不容易、区域融合发展需提升等问题。为此,建议:

以共赢为导向,推动金融开放合作。加强与港澳、新加坡合作,支持相关企业获取国内、国际金融资源。加强与东盟合作,适度给予企业财政贴息、降低利率、降免税等优惠政策。完善自贸区金融制度供给,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深度参与中新绿色金融工作组,推动研究成果在重庆先行示范。

以需求为导向,强化金融要素赋能。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识别和评估项目面临的风险,并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项目信息公开平台,系统展现通道项目进展情况、财务状况、融资需求等信息,增加投资者信心,进一步扩大跨境投融资供给。

以创新为导向,增强金融资源储备。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基金作为项目建设的资本金,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建设特色金融工具箱,创新采用多种金融手段,解决基础设施项目资本不足问题。

以服务为导向,助推金融互联互通。建立资金“电子围网”,提升跨境资金流动便利度,精准对接侨胞需求,扩大投融资规模。依托金联体和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供需匹配集合、项目金融对接融合,为通道经贸产业联动提供优质服务,深化跨界跨区域金融合作。

范立新(市政协委员、提案委副主任,市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

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

加强通道国际合作统筹协调

当前,围绕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际合作,重庆正积极推动构建政府机制、完善市场平台、拓宽通道网络,取得较好成效。但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有待增强、制度性开放格局尚未形成、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比较缺乏等。为此,建议:

争取赋予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内涵。争取国家在新一轮规划修编中明确纳入孟中印缅通道、“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以及中越“两廊一圈”建设,进一步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覆盖范围。在国家层面以“14+5”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省部际联席会议为基础,新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争取落地重大改革措施。围绕陆上贸易相关环节进行全方位探索,推动铁路运输单证、联运单证物权化试点与多式联运规则、贸易金融创新等有效对接。提升金融服务支撑作用,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用好RCEP金融开放政策,推进沿线资本市场业务合作,推动保理、担保、供应链金融、离岸金融等新模式、新服务、新产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场景中运用。

争取达成深度合作。深化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示范,探索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合作,协同打造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贸易集散中心。深入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走廊,高起点打造重庆RCEP投资贸易服务中心。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

廖红海(市政协委员、新加坡阿朗斯投资集团主席)

高质量发展跨境电商

培育通道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已基本形成多平台多产品多渠道的跨境电商产业格局,但调研发现,仍存在产业集聚能力不强、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发展外贸新业态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培育开放型产业集群。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面向东盟市场的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依托重庆口岸、中新(重庆)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创新跨境电商业态。加强跨境电商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共同优化跨境电商产业链。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海内外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区县和平台强化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建设,培育认定一批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重点市场加快布局公共海外仓,提高海外仓发展质量。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构建覆盖全球、布局合理的海外仓服务网络。鼓励跨境电商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广数字支付业务。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做大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加快建设跨境电商进出口集散中心,推动重庆优势工业和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商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出海。依托区县重点工业聚集区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做大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积极引进新兴跨境电商项目,充分释放重庆市场“全球买”“全球卖”的潜力。

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改善行业发展环境。成立重庆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发挥其在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人才培育、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专业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举办中国(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营造跨境电商发展的浓厚氛围。

袁小彬(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律师协会会长、中豪律师事务所董事局主席)

扶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

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点多面广,对内涉及多省市跨区域合作,对外涉及跨国家跨地区合作,需要法律服务人员熟悉当地法律政策、流程。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涉外法律服务整体发展主要存在服务体量较小、服务能力不够强、“请进来”“走出去”不多等问题。为此,建议:

搭建国际平台。推动律师与相关市级涉外部门、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合作机制,积极支持我市律师参与重大涉外立法等活动,在政府涉外法律服务采购、大型国有企业境外投资等项目中优先选聘我市涉外律师提供服务。

注重人才培养。积极争取成立国家律师学院重庆分院,培养实务型涉外法律人才。建立我市境外法律人才专项基金。借鉴成都等地的做法,引进拥有境外律师执业资格的海归高层次专业人才。

引进外来力量。争取最高人民法院依托第五巡回法庭新设国际商事法庭,香港及新加坡国际仲裁机构来渝设立代表机构。大力引进境外知名律所,与东盟国家知名律所签署互聘律师合作协议。推动聘请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的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

延伸服务网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律所在境内沿线10个省市设立分所,到香港、新加坡等重庆外经外贸重点地区和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服务网络,延伸法律服务链条。允许律所为外资企业提供办公地址作为注册地、代办外资企业年检等服务。

加大政策扶持。将涉外业务收费纳税的地方留成部分作为律所或律师的适当奖励。协调税务部门适当减免境外律所在我国业务的所得税。

王济光(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统筹发展和安全

防范化解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风险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提升内畅外联水平,重视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也存在外部安全不确定、多方共建不稳定、国内协同不充分等风险。为此,建议:

构建维护国家安全的通道保障体系。加强安全形势评估,由口岸、商务、外事等部门定期联合发布《通道建设重要领域风险评估》。强化风险监测预警,设定“风险等级+风险系数”,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制定并发布《通道沿线国家风险指南》。重视风险应急处置,加强境外舆论宣传,加强突发事件的闭环应急处置,适时制定《通道突发事件应急指南》。

加强国际共建合作的通道风险防控。凝聚共建通道国际共识,推动构建涉外法律服务保障体系,保护通道共建项目的财产安全和劳工安全。重视风险防控制度落实,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规范通道联合经营行为,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牢牢抓住风险防控关键节点,探索内外合一的港口技术标准,牵头建立航运大数据共享体系,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数字化建设。

提升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通道运营组织效能。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基础,优化我市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融合发展,打造国内区域合作平台,有序布局生产贸易链条节点和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强化国内区域协作机制,做好重庆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及相关国家重大战略之间的有机衔接,动态优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

果园港 陈林 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见习记者廖文豪摄)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