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媒平台上有一个互动话题,让人们分享生活中的某个快乐瞬间。分享内容五花八门,获点赞最高的是一个泡茶馆的画面:阳光透过竹制的窗格映照在桌面的茶具上,茶客心无挂碍地翘着二郎腿,展现出一种气定神闲的意蕴。许多人看了都心生共鸣,仿佛内心的积尘,也于观望中获得了洗濯。
茶馆是以茶为媒,兼具了饮食与社交双重功能的场所,带有浓重的时代痕迹。过去受家居条件所限,普通人煮水泡茶颇为费事,茶馆砌有烧柴的大灶,可随时提供热水,又能与各阶层各行业的人共同品茗议论,故大受欢迎。很多老茶客把每天到茶馆打卡,躺在椅子上听收音机、翻阅报纸、跟老相识闲扯,视为必不可少的功课。只有泡过了茶馆,一天才算是过踏实了。
我早年游历四川,离下榻的旅社不远就有一家老茶馆,从门头的牌匾到室内布局,看起来多年未变过。木桌子和竹躺椅也是旧的,与人体接触的部位都磨出了圆润的包浆。前来光顾的多是附近的老人,穿着白背心,说话声音宏亮,空间颇为杂乱喧闹。花几块钱,堂倌往一只盖碗里添放少许茶叶,冲入滚水,客人就可以在茶馆里泡一整天。然而,恰恰是这些看似细微的元素,支撑起了茶馆的整个灵魂。
有些茶客往脸上蒙一块毛巾,躺在竹椅上就睡着了,比在家睡得还踏实安稳。有人会买一个锅盔,就着茶水慢慢嚼,清闲安适的自在之美,便通过这种自为之乐传递了出来。还有人须暂时离开,往盖碗上留一包火柴作为信物,表示还会回来,跑堂便不会收拾桌子,其他人看了也心领神会,不会贸然前来占座。
从这些优游茶事,很容易理解在成都茶馆中长大的巴金,是怎样与夫人萧珊由喝茶喝出感情的;汪曾祺又为何说他的学问与才情,是在昆明茶馆里泡出来的。人只有经历过这种顺应环境、神思自由的状态,才会明白一句话——只有活在当下,而非时间里的人才能体会到幸福。
海德格尔认为人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进行目标导向活动,典型状态是把自己深深淹没在工作中。所以,休闲过去常被视为不自振作的放纵,令许多人有负罪感,泡茶馆也被认为是浪费时间,是老年人才会做的事。实际上,生命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宏大理由。就像川端康成说的:“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觉已经发现的美。”人获得快乐的关键,并不是找到最优解的答案并实现,而是学会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各种客观美好的活动中。
它可以是游春时的草木清新,夏日海滨的一抹蔚蓝颜色,如珪秋月下吃盐水花生,或晒着冬日暖阳泡茶馆获得的一段怡然时光。因为就是这些看起来极简单的事情,悄悄地让你成为自己,而非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