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蘑菇经” 撑起“致富伞”
黔江区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食用菌产业发展
本报讯 (通讯员 龚雪峰 殷罗娜) “没想到,仅羊肚菌就能带动3000余户、5200余人通过就近就业实现增收,小小菌菇真是撑起了农民增收的‘致富伞’。”11月15日,黔江区政协常委会会议围绕“现代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协商,委员们在深刻感受该区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极为进一步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黔江区高度重视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把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该区农业产业的一张新名片,但在产业主体、品种品质、品牌效应、产业链条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短板。
“放眼全国,食用菌产业不同程度存在种业发展缓慢、精深加工技术薄弱等问题,就我区而言,更是存在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较少、规模偏小、技术薄弱、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代宗委员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委员们一致建议延伸食用菌全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刘栋委员的发言聚焦“产业主体”这个第一资源。他建议,通过“培育”与“招引”相结合的方式引优扶强产业主体,探索“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发展模式,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努力打造具有黔江特色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育、繁、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
祁国徽、蔡娟委员呼吁,加强与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四川农科院等市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协作,建立食用菌集中培育场,完善联农惠农利益链,进一步实现食用菌产业科技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
刘昌勇委员认为,应加强餐饮业和食用菌产业联动,大力开发菌类特色菜品,打造一批菌类特色消费街区,推动餐饮业与食用菌产业协同发展。
一条条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给黔江区农业农村委提供了发展思路。会上,该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关切,表示将强化统筹协调指导,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将食用菌产业培育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农业产业。
“各位委员的建议含金量高,对于做大做强全区食用菌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应邀参会的黔江区政府副区长毛立新表示,要按照市场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府扶持的原则,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全区食用菌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食用菌产业是落实‘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黔江区政协主席姚登惠希望统筹中远期发展,强化全产业链布局,持续在培育主体、服务保障、提升质量、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合力念好“蘑菇经”,撑起群众“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