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英委员:链接资源向乡村 聚合力量助振兴
周建英指导农户科学养殖(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冬天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善感乡,葱郁的油茶林沿着山势绵延,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雪白的油茶花竞相开放,花果同树的景象似一幅美丽斑斓的画卷。
“油茶丰收在望。”12月21日,站在善感乡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荣昌区支社主委、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周建英看见眼前的景象,对收成充满信心。
自去年6月担任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驻善感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以来,周建英带领队员着力助推产业提质,为善感乡发展“油菜茶药果”特色产业集群贡献了不少力量。
如今,善感乡不仅发展起1万亩油茶,还有1000亩蔬菜、1000亩白茶、1000亩黄精、1000亩瓜果,做到了点上出效果、线上有形象、面上能推广,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有效激发群众致富热情。
城乡融合如何带动乡村振兴?周建英立足驻乡工作队队长的岗位作了有益且深入探索:发挥自身所长,链接资源向乡村、聚合力量助振兴。
“发挥自身所长,一定要基于乡村所需。”周建英说,她带着驻乡工作队进驻后第一时间开展调研,进村入户,沟通情况,了解乡情民意,听取意见建议,决定从推动产业提质着手。
如何推动产业提质?周建英将目光投向做大做强“油菜茶药果”特色产业,补链强链融合发展,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三品”工程上。
做大做强产业,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作为驻乡工作队队长,周建英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帮扶资金和物资,如为善感乡太空莲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协调资金100万元、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建设协调资金50万元、土地宜机化和条田改造协调资金75万元等一系列助农实事,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为帮助当地加快发展小而精、特而美的农业产业,周建英还协调市畜牧科学院资金12.22万元,支持善感乡罗兴村养殖户李润权、农纲村养殖户冯秀权各建成一个中蜂养殖示范点。今年,这2个示范点总蜂群达160群,蜂蜜总产量近1000斤,产值约15万元。
“优良品种是种养殖业实现高产高效的基础和源泉”“农技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切实意义”“‘良法’是推动农业实现高产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善感乡,周建英不懈传播先进理念,并借助各方力量推广良种、良技、良法。
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方面,周建英助推善感乡引进加工型辣椒“艳椒425”“艳椒465”、马铃薯“希森6号”、大足黑山羊和优质黑麦草品种。今年,在该乡推广艳椒种植150亩,希森马铃薯50亩,引进大足黑山羊种公羊2头。其中,加工型辣椒总产量约150吨,产值约60万元,还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务工增收共20余万元。
在强化农业技术支撑方面,周建英积极协调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各成员单位力量,在善感乡开展中蜂养殖、生猪养殖、秋马铃薯种植和晚疫病防控等技术培训,并发放相关技术指导手册,多次邀请市畜牧科学院、市农科院、市畜牧总站相关专家实地指导中蜂、辣椒、黑山羊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助推产业稳定高效发展。
在着力推动良法示范方面,结合调研实际,周建英协调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在善感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为农户发放动物疫病防疫物资,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同时,为养殖户发放优质精补料并提供长期指导,培育示范养殖户,争取以点带面持续推动全乡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拓宽农产品销路?一方面,周建英对接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消费帮扶;另一方面,周建英带领驻乡工作队助推当地加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创建“善感苗韵”区域公共品牌,打造茶油、莲子、猕猴桃、善感西瓜等农产品品牌,建成农村电商站点5个,培养带货主播22人,充分发挥“品牌打造+电商直播”的销售优势。今年,帮扶集团成员单位农产品消费帮扶金额达60万元;农产品直播带货20场次,销售额超100万元。
为推动产业补链强链融合发展,培育“农为基础、旅为龙头、一三互动、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周建英带领驻乡工作队致力于加强善感乡宣传工作,注册了“苗乡帮扶”微信公众号、“驻彭水乡村振兴工作队”抖音号及微信视频号。目前,各平台共发布相关宣传文稿30篇、视频26期,累计播放量超3.3万人次,点赞超3000人次。现在,埋头打磨善感乡的宣传内容成为周建英的一项新工作,她欣然接受着这项挑战。
在周建英位于善感乡政府的办公室里,桌上的几摞书堆得超过了她的台式电脑。其中,《破局乡村振兴》一书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她说,书中“知识生产应该自觉地服务于国家需求”这句话鼓励着她学习和了解更多新的思想、观点、方法、技巧,并将其应用于乡村振兴实践中。
“酿就心头一捧蜜,来偿农人种植情。”如无惧风霜和甘于奉献的油茶花一般,周建英带着对“三农”工作的热情,绽放在乡村振兴的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