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城管:破解“难题”提升城市品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3年,綦江区城市管理以创建、改造、提升为抓手,不断补强城市功能短板,持续改善城乡环境,屡次刷新城市“颜值”“气质”,人民群众“三感”稳步提升。
“口袋公园”建设破解“入园难”
“我们聚焦群众就近健身、文娱、休憩等需求,结合城区老旧空间数量多、面积小、不美观这一现状,加大‘口袋公园’建设力度。”綦江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打造了10个口袋公园。
在九龙公园,以綦江传统版画为设计理念,设置33米特色版画景墙,公园整体分为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儿童活动区三大板块,满足周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在休闲娱乐区、运动健身区,安装秋千、高低杠、乒乓球台、景观看台等休闲健身设施。在儿童活动区,修建特色草垛,安装滑滑梯、摇摇马、转转椅、成品瓢虫、跷跷板、碗椅等特色儿童小品。
在敬贤公园,以观江游览为主题,将观景眺望、山顶游览功能凸显为核心,依托现有地形优势,将历史、小景、生态文化融入绿地设计。公园内设运动、棋牌功能场地,统一铺贴花岗石道路与透水混凝土地面,打造出造福周边居民、老少皆宜的滨江山顶公园。
口袋公园点缀城区老旧空间,不仅盘活了边角地,还串联成城市精致风景线,有效起到以点带面、拆违建绿、留白增绿、老旧空间改造破硬建绿的效果,成为綦江区打造现代化幸福美丽城市的新名片。
小微停车场建设破解“停车难”
綦江区聚焦人民群众“急难盼愁”的民生大事,直面百姓“停车难”问题。
重点实施在老旧小区、老校区、老医院、老商圈等“四老”区域小微停车场建设,充分挖掘有利用价值的城市边角地、闲置用地、零星用地、桥下空间等130余处,建立台账,形成清单,因地制宜,梯次建设。
坚持走“多元共治、多元共建、多元共管、多元共享”的四项工作基本原则,探索形成了“部门+属地+国企”高线联动机制,对符合建设条件的区域制定计划,打表推进。2023年共建设小微停车场59个、泊位共计3558个。
渝南市场小微停车场进行超充电标准站点建设,紧紧围绕给“四老”区域注入“新能源”这一创新工作理念,促进停车与充电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微”更新;老铝厂小微停车场,将“口袋公园”和小微停车场两件民生实事“有机融合,打造了一个约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运动、有序停车的共享空间”,23个停车位让车辆停放更加规范有序。
推进井盖治理破解“行路难”
綦江区以全市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以小奖补撬动大投入,有力有效推进窨井盖治理,探索形成“三统一化”(统一标准、统管队伍、统筹投入、数字化治理)的窨井盖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全力治理好小井盖、守护好大民生。
按照“一盖一编号、一井一档案”工作思路,建立窨井盖管理档案38000余个,治理城市公共区域问题窨井盖2600余个,基本实现井盖平整率100%、井盖完好率100%、24小时内处置率100%的目标。在一些路段更换新型智慧井盖140余套,通过在井盖内部安装智能监测终端设备,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快速处理,最大限度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全力创建“数治”井盖新格局。
(綦江区城市管理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