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一到元宵节,特别重视挂灯笼。元宵美食可以不吃,烟花可以不放,但灯笼必须要挂。在父母亲看来,红灯笼可以在一年初始时给予人们温暖和欢乐,更重要的是红灯笼寄托着我们对未来的期待。
小时候,家里都是自己动手做红灯笼。红纸、竹条、竹板、红烛、浆糊、剪刀等准备齐全,父亲和母亲就开始扎红灯笼了。两个人一边说笑一边做,配合默契。我和哥哥在一旁边玩边帮忙。“老大,去把浆糊拿过来!”“老二,把剪刀递给我!”我和哥哥乐颠颠地跑前跑后。一会儿工夫,大红灯笼做好了。虽然不算精致,但红艳艳的足够喜庆。母亲心满意足地说:“元宵节晚上,咱们把红灯笼点起来,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元宵夜,烟花绽放,鼓乐声声,我们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母亲一脸幸福地对我们说:“元宵节一过,新一年就正式开始了。你们都有啥心愿,今天说出来愿望都能实现!”母亲特别有意思,她完全把元宵节的灯笼当成了“许愿灯”,每年挂起灯笼之后都让我们许愿。不是默默许愿,而是大张旗鼓地说出来。哥哥大声说:“我想今年加入学校的体育班!”我也赶紧“许愿”:“我想今年的学习成绩更有进步!”母亲和父亲听了都笑起来。
元宵节的红灯笼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在我们心目中,红色代表着吉祥如意、红红火火。红灯笼寄托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是光明之灯也是希望之灯。
后来,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加上父母的生意比较忙,他们不再扎红灯笼,而是去外面买。外面卖的红灯笼各式各样,挑选红灯笼成了元宵节前母亲最快乐的事,每年她都会沉浸在“挑花眼”的幸福中。在她看来,元宵节这样“大放异彩”的节日实在是太美好。有一年,母亲挑了一对造型别致的红灯笼,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以致于每次进家门都要仰头欣赏。还有一年,母亲不知从哪里听说,元宵节的灯笼如果让教书先生点亮,家里的孩子便会学业有成。其实这个习俗由来已久,古代私塾开学时,先生为学生点亮红灯笼,被叫做“开灯”。“开灯”仪式很重要,点亮灯盏,寓意前途一片光明。那年元宵节,母亲请来她当教师的表妹,让她为我们“开灯”。表姨非常重视这件事,以极为虔诚的态度完成了母亲交给的任务。“开灯”仪式之后,母亲嘱咐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那一年我和哥哥的成绩似乎真有长进。
每年元宵节,我们都对着红灯笼许愿,即使有些愿望不能实现。可这有什么要紧的?第二年的元宵节,我们照样虔诚许愿。因为怀揣美好的愿望走向未来,本身就是诗意和光明的。
元宵节又要到了,那天我的儿子兴奋地对我说:“奶奶又在准备红灯笼呢!”我不觉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