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司良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心脑血管病专委会全国常委
春节期间,不少人趁着过节连续“嗨”吃几天。但一饱口腹之欲也带来一些健康问题,部分市民在节后健康检查中出现“抽血抽出‘一袋油’”的情况。
“血液中含有一定的脂质,当血脂水平过高时,血液就会变得黏稠,看起来像油一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司良毅说,特别是节假日期间,人们往往会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的食物,同时也会因为放松警惕而减少运动量,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脂升高,甚至严重超标。
司良毅介绍,人的血液中的血脂主要由两类成分组成,一类是甘油三酯,也叫中性脂肪;另一类叫类酯,包含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糖脂、磷脂等。这些成分含量超标,便成了大家常说的高血脂。
“高血脂虽然很常见,但是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司良毅指出,从外表来看可能会有出现在眼睑周围、肘部、膝盖、手背等部位的黄色瘤,但出现几率也并不高,往往见于家族遗传性的高脂血症。
司良毅提醒,虽然高血脂的症状并不明显,但对人体的危害一直存在。如血液中脂质浓度升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硬化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导致血管腔堵塞、心肌缺血、脑缺血等,从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些都是危害我们人体生命的严重疾病。”
那么应该怎样科学预防高血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健康饮食。司良毅介绍,高血脂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而代谢的构成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部分,其中内源性是指人体天生的代谢,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而外源性主要受后天饮食所影响,饮食中脂肪含量过高,再加上代谢紊乱,则会造成血脂升高。因此,要控制血脂,主要需要从外源性因素即饮食方面来控制。一般来说,健康膳食的标准主要由约50%的碳水化合物、20%至30%的蛋白质和20%至25%的脂肪构成。其中,脂肪主要由我们摄入的动物性食品构成,包括肥肉、猪油、牛油、鸡油等饱和脂肪酸,对血脂的影响较大,需控制摄入。而植物性食品如植物油里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的代谢并没有太多不良影响。此外,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0.65%,每天吃1至2个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瘦肉主要含的是蛋白质,每天吃2至3两瘦肉可补充一定的蛋白质,只要不过量,一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科学锻炼。“如果吃得多了,再加上不锻炼,吃进去的脂肪无法消耗掉,就会沉积在血液里面,通过我们的肝脏转换到组织器官里,导致血液里脂肪含量升高。”司良毅认为,运动是最好的办法,通常情况下脑力工作者达到中等强度或中等偏高的运动量则足以消耗多余的脂肪。
合理用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饮食和运动都无法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则需要考虑药物治疗,而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不建议患者自行用药。一些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更应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