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酿出甜蜜生活
万州弹子镇的油菜花田(作者供图)
这个春天,一群蜜蜂比我更早探望花田。它们在万州弹子镇山脉下的油菜花田里,嗡嗡飞舞。200多亩油菜花纵情盛放,形成盛大的金黄方阵,接受着春天的检阅。
山下排列着风情百态的民居,天空湛蓝,阳光如金黄透亮的蜂蜜倾泻下来,流淌在鱼鳞状的青瓦屋顶上,洒落在高大乔木的树冠中。85岁的宋大妈这时候出门,在阳光中眯缝着眼睛,带着喜悦享受的心情望着这些心上的宝贝。她的儿子孙大哥就伺候着这一群蜜蜂。房檐下悬吊着几个蜂巢,一群蜜蜂似乎在交头接耳,分享着采蜜的欢喜。
3年前,孙大哥在春天里回到故乡。家门前油菜花田绽放的芬芳,让一个如油画里的村子呈现出微醺的状态。菜花渐欲迷人眼,新燕喃喃啄春泥。南归的燕子,让这个在外打工的中年男人涌动着回乡创业的冲动。
这其实不是一时冲动。回到故乡,是因为根须扎在那里,故乡的山山岭岭在凝望着他,那条叫浦里的河在梦里也流过他的心田。故土如酒,一旦经过时间的发酵,愈加浓烈。前年秋天,孙大哥从沿海一个城市回到故乡,开始从事甜蜜的事业——养蜂,开民宿。为了养蜂,孙大哥专门去学了养殖技术。人与蜂之间,其实也有一种奇妙的缘分。而今,孙大哥家的土蜂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村子里一个同样创业的回乡大学生,通过电商直播平台销售孙大哥家的土蜂蜜、清脆李、山桃、蜜橘,让这些在天光雨露中浸润故土山水的山货大卖。食物是一道最为灵敏的引子,它打通了胃,更升腾起在外游子的袅袅乡愁。
我去孙大哥的民宿作客,他跟我讲起了蜜蜂的故事。而今,他俨然成了一个蜜蜂通。他告诉我,一斤蜂蜜,大约需要一只蜜蜂飞行2万多次,飞行里程达15万公里,采集上百万朵花。简单点说,一只蜜蜂每天采蜜10次左右,也就最多能够采集到50毫克的花蜜。我惊叹不已。孙大哥说,而今母亲的早餐就是用土蜂蜜煮荷包蛋。
今年春天,孙大哥增加了60多个蜂箱,他把蜂箱安顿在民宿后的绿树丛中,蜜蜂们集体飞舞到空中时,发出的声音如直升机的螺旋桨声荡漾在春风里。其实这个村子早年也有养蜂人,但那些年荒秃秃的山峦根本养不活蜜蜂,养蜂人还要雇人挑着沉甸甸的蜂箱,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去远方放蜜,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油盐酱醋的生活。有多少甜蜜,就有多少苦涩。
孙大哥感慨,那几年,花田不是花田,田间杂草以疯长姿态,刺痛了留守乡人的心。如今,弹子镇的群山间有了回响,镇上人的心里有了回响。农文旅融合的小镇和美画卷,如时间轴一般缓缓打开。镇上相中了这块深山宝地,除了种稻谷,还可以种油菜花,这也是在大地作画。春天,油菜花绽放,金黄花海成了一幅天地之间的巨大油画。
在孙大哥的民宿上方,有一个波光闪烁的水库,当地人叫它“池海”。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一个回乡创业的乡人杰作。水库经过扩容建设,成了湖,成了“海”,成了湿地公园。每到春天,池海上成群的白鹭、苍鹭、鸬鹚,把这里当成了栖息的家园,群飞的天堂。孙大哥爱着蜜蜂,也爱着那些鸟,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这才是美美与共的幸福家园。
今年春天,花田里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春天的节目根本不需要彩排,以花田为背景的舞台上,舞狮、川剧戏曲、花田食香、花田T台时装秀,这些上台表演的很多就是村里人。乡间艺术的细胞,在花田里激活,在花田里迸发。
我在花田旁边的村史馆里,看见了一个村子的血脉,看见了它生生不息的涌流。在一幅乡人最美面容的照片里,我在其间看见了宋大妈,这个老人的笑容如那花田里的花,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