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7月3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田园新篇章  国家复兴路 爱上短足游 图片 雨画的瀑布 将军坟寻“忠” “七月”的雅称

版面翻页
视野
04
将军坟寻“忠”
□ 作者 胡雁冰

今年我市正式启动培育弘扬“重庆城市精神”主题活动以来,面向全体市民征求个人对城市精神的见解和建议。一则启示,开启了我有关“忠”的思考。一个“忠”字,意在体现以巴将军为代表、以忠诚担当为要义的巴文化。

据史载:东周末期,巴国将军蔓子求楚国出兵平息朐忍(现重庆万州)一带发生的内乱,许诺以三座城池相谢。事毕楚使索城,蔓子告之“……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言毕乃自刎以头授楚使,请向楚王谢罪。楚王被感动,“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亦以上卿礼葬其身”。唐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将巴蔓子的家乡临江县改为忠州,以彰显巴蔓子的忠诚。忠州就是今天的忠县,其县城所在地叫忠州街道。自此以后,“忠”的观念影响和带动了上千年的巴渝子民。

“刎颈高风悬日月,存城旧事邈山河。”俗称“将军坟”、坐落于渝中区七星岗的“巴蔓子墓”,在2000年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之墓独千古。清道光年间,万县训导龚珪在《巴蔓子墓》一诗中写道:“劫灰飞久烬巴楚,将军之墓独千古。何曾自坏万里城,长留故国一抔土。信固不可失,城尤不可与。身不妨碎城当全,身碎定当残垒补。”巴将军“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成为巴渝大地传颂千古的英雄壮歌,并被后世誉为“巴民族之魂”。1922年,川军第一军军长兼川东边防督办但懋辛驻守重庆,主持重修巴蔓子墓,并立碑题词“东周巴将军蔓子墓”。墓由石条砌成六角形,顶为圆形,以三合灰封砌。落成之时,乡贤赵朗云曾撰写对联纪念:“霸业久销沉,楚子何曾留寸土;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1941年,《时事月报》刊登《莲花池吊巴蔓子将军坟》一诗:头宁可断寸土宝,金瓯已破生安偷?英风誓欲绍千古,遗塚犹足光神州。

巴渝人民对“自刎护城、舍身取义”蔓子将军的缅怀一直没有停止。从1999年举行公祭巴将军活动至今,已经是第十四届,共同缅怀那段峥嵘岁月,共同讴歌那深融在巴渝儿女血脉中的爱国豪情。

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近日我前往巴蔓子将军陈列馆瞻仰和参观。借用展馆的话:“蔓子已逝,但他的精神一直在巴渝大地上传承。从东汉‘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的严颜,到南宋经历36年保卫战的钓鱼城军民,再到‘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抗日战争时期保家卫国的重庆人民……他们从不同侧面、在不同时代塑造了崇高伟岸的英雄群像。巴蔓子精神成为重庆最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

这些,足以让我把“忠”列为“重庆城市精神”的第一要义。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