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李华康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影响。然而,很多人在治疗高血压时存在一些误区,这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李华康提醒,坚持正规治疗和良好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压的关键。为更好帮助大家了解高血压治疗,下面就一些常见误区进行解答。
误区一:年龄大血压高很正常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年龄大了,血压高很正常”,但年龄不是患高血压的“借口”,如果老年人因为这个原因而对自己的血压没有留意,也没有及时治疗,会给身体埋下很大隐患。
李华康表示,《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指出:对于65-79岁老人,将血压尽量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下;对于80岁以上老人,将血压尽量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当然,这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相关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具体指标由医生来界定。”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晕、头痛、胸闷、鼻出血、烦躁不安等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李华康表示,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有关系。有些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明显升高时,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没有不适感;直到发生脑出血,才有了“感觉”,但一切都晚了。“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或是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李华康说,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最好每天测量2次以上,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用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是十分危险的观念。”李华康说,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很多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并且越早服药可能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损害全身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器官功能障碍,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效果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动脉硬化了、脏器功能已经损害、血压很难控制时再用药,这样就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李华康提醒,用药与否要在医生指导下,经过诊断、评估而定。
误区四: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吃药之后血压正常,是不是就能停药了?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盲目停用降压药物容易导致血压的反弹,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李华康说,降压治疗对大部分人来说,原则上需要长期、终身服药。
少部分如肥胖、饮食习惯非常差且年轻的患者,因身体严重透支而导致血压高,这部分人群通过减肥、控制体重、改变饮食习惯而促使血压回到正常,可以停药。“但前提和基础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李华康强调。
“还有一部分人因季节变化而血压不一样,这种情况可根据季节变化而对降压药做适当调整。”李华康提醒,降压要坚持药物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双管齐下”,生活中要坚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戒酒、限盐等。
误区五: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患者认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从而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李华康说,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同时,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是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李华康提醒,服药最好固定在同一时间,可选择定好闹钟、在日历上画圈或把药瓶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利用“星期药盒”等小工具来提醒自己。
误区六:自行购药服药
有些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是相信广告中的“好药”;有的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便是“好药”,一味追求新药、特药……“这些做法比较盲目,不安全。”李华康介绍,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降压机制不同,都有其适应症,也有一定副作用。选择降压药,一定要在经过必要检查后,由医生兼顾评判患者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等情况,选择有效降压、对患者影响小且能够保护靶器官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
误区七:靠输液治疗高血压
“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李华康说,平常输液对预防血压升高没有作用,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误区八:“灵丹妙药”可根治高血压
某些商家宣传鼓吹某些保健品如降压饮品、保健器具等可以使患者降低血压。但这些大多不具备很好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有可能达不到治疗目标,还可能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最终危害健康。李华康提醒,目前,全世界尚没有一种特效药物能够完全根治高血压。
误区九: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天至数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李华康说,降压并非越快越好,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适当快一些。但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应适度减缓。如果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缺血性事件,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误区十:过分关注血压数值
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过分紧张本身会导致血压升高。”李华康建议,面对高血压,不要太过紧张,也不要漠不关心,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按合理方案治疗。 (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