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生态环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巫溪实践
2024年,巫溪县生态环境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推进美丽重庆建设“最佳实践”取得积极进展。
劈出“黑臭清零”四板斧
“如今山也青了,水也绿了,鱼也回来了。我们满怀信心把和美家园打扮得更漂亮,开开心心地发展产业,漂漂亮亮地迎接客人。”家住梅溪河边的村民周建平激动地说。
巫溪县文峰镇梅溪河上游,如今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阳光下,清澈的河面波光粼粼,水底的沙石和水草清晰可见,田园与洋房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过去的梅溪河因为水量少、底泥淤积和居民生活污水乱排,河面布满泡沫,散发阵阵恶臭,一度成为村民又急又怨的“龙须沟”“问题河”。
2024年,重庆市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工作,市政协启动“全力助推我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巫溪县政协积极组建委员协商、部门实施、乡镇参与的监督矩阵,联合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守好“生态家底”,彰显“绿色担当”。
全力助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攻坚,劈出了“黑臭清零”四板斧。第一板斧:练本领。巫溪县政协动员全县200余名政协委员全员参与并积极监督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甄选41名委员组建“黑臭水体治理专项监督调研组”。委员们开展走访、拍照、短视频取证,共收到15名委员提交的问题线索13个,受理13件,督促制订一案一策13个。第二板斧:看实情。县政协采用“分散调研+集中调研,监督促进+助力整改”的工作方式开展监督调研。委员在平时走村下户开展工作的同时,对属地水体情况进行摸排;根据委员们摸排的情况,县政协统计分析后,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监督调研,督促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加快水体治理进度。第三板斧:献良方。开展保护水资源宣传,发动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召开调研组会员座谈会,共同商议治标治本的建议,撰写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提交县政府。第四板斧:促进度。持续跟踪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交办情况、部门办理落实情况,掌握黑臭水体治理进度,不定期开展治理情况监督调研,通过随机走访等多种举措,加快推动黑臭水体治理。
截至目前,该县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59条、消除黑臭面积114068平方米,完成率83%。正在建设治理项目1个,清淤改造工程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
下活“生物多样”一盘棋
巫溪古称“上古盐都”,今誉“峡郡桃源”,是三峡地区古人类和巫咸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被誉为“天然物种基因库”。
2024年5月,在巫溪县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相关部门设置的红外线相机记录下亚洲黑熊“亲子游”的画面:一只体型大而肥壮的亚洲黑熊游走在一片荒草地,另一只小熊憨态可掬,这一大一小亚洲黑熊在大山里悠闲觅食,场面温馨。随后这个视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广泛关注。黑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典型的林栖性大型兽类,活动范围大、食量大,更需要较高质量的栖息地。因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经常能够拍到黑熊出没的身影。
黑熊只是生活在阴条岭的众多珍稀动物之一。据巫溪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阴条岭保护区内栖息着金雕、林麝、梅花鹿等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异兽,栽种珙桐、红豆杉等1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共有野生植物7191种、脊椎动物373种、昆虫830种,不仅是三峡库区和全市最大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核心区,也是秦巴山地及大神农架生物多样性关键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守护多样之美、促进万物共生,巫溪县生态环境局与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方建成重庆市阴条岭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通过建立“综合观测站+固定观测点”相结合的模式,累计调查获取到植物群落结构基础数据1.5万余条、环境数据4万余条、红外相机数据5万余条,记录野生重点保护植物50余种和保护动物52种,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
巫溪的生物多样性在市内罕见、全国少有,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保护实践已经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样本”。未来,巫溪将努力争创“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体验地”,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蹚出生态富民新路径
绿色,是巫溪发展的最美底色;生态,是巫溪最宝贵的财富。随着三峡腹地交通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巫溪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把“好山好水”转化为康养旅游资源,通过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培育生态旅游,在青山绿水间孕育出新兴产业,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探索出新路径。
培育旅游第一支柱产业。“天地灵气·逍遥巫溪”已成为巫溪响亮的旅游标志和品牌,全县A级景区增加到14个,旅游人数、综合收入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5%以上,近10万群众端上“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强化审批服务效能。巫溪县生态环境局汇编生态环境准入政策包,动态调整并印发实施《巫溪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调整方案》,推广应用“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APP”,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14件,参与土地复垦、乡村振兴等项目审查83个,提供环评咨询服务100余次,出具咨询复函50余件。
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巫溪县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重庆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编制《“奉巫巫”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形成具有巫溪特色的试点政策标准体系;制定《巫溪县气候投融资试点区气候友好型项目清单库》,入库26个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林业碳汇策划包装;实现绿色贷款余额23.22亿元,同比增长25.24%。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生态。2025年,巫溪县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美丽重庆建设各项目任务,着力打造更多具有巫溪辨识度、重庆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巫溪县生态环境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