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化改革创新 营造“三心”环境
市场监管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的相关部署,积极探索打造易企办、安心营、无忧创“三大品牌”,构建“落地省心、经营安心、发展放心”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体系,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实施专项行动 打造“三大品牌”
打造“易企办”服务品牌,让企业准入准营更有效率。
全覆盖涉企许可“清零”。全面规范企业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登记,在全市率先开展集群注册登记、证照联办、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三大改革”,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减项扩面,明确50项告知承诺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地方涉企许可“清零”。
全链条办理流程“极简”。上线运行企业开办、注销、迁移等16项“一件事一次办”业务场景,推动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共享,实现开办企业、行政许可等办理流程“网购式”极简办。
全环节服务标准“升级”。建立完善注册登记、行政许可审批“线上+线下”服务标准体系,推行窗口受理、规范办理、流程管理“三类标准”,推动服务力量、业务素质、窗口形象“三大提升”,着力提高窗口服务认可度、满意度。
打造“安心营”监管品牌,让企业经营运营更有底气。
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全市率先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并配套制定“考核计分细则”。坚持“谁起草谁审查”,强化涉企经济活动政策措施范围、标准、流程等审查全过程管控,近两年累计清理存量文件369件、废止8件、修订1件。联动四川省宜宾市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评协作机制,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共商疑难问题、共享互评成果、共育营商环境。
健全信用护航工作模式。加强运用信用监管手段,在核心商圈和网红景点更新发放“山城有信”二维码公示牌,通过码码互联、码码互融,推动经营主体“健康码”、重点商品“溯源码”、重点人员“警示码”的全面推广,不断形成政府监管、主体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已在9500余户经营主体场所张贴或摆放“山城有信”公示牌,消费者累计扫码200余万次。
健全数字赋能监管体系。构建“远程+移动”非现场监管体系,通过打造渝中区智慧监管平台及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集成重大活动保障管理、网红景点食品安全管理、企业一体化展示、大数据分析、数据治理等数字化功能,累计处理监测数据超10万条次,让执法有力度更高效。
打造“无忧创”发展品牌,让企业创新创造更有动力。
“一站式”商标申请服务。设立全市首个“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工作站”,开办商标审协业务综合办理服务窗口,提供商标注册保护“一站式”服务。探索打造全周期综合服务数据库,归集专利、商标授权和转移转化等综合数据,为企业掌握市场动态、行业趋势、技术发展“精准导航”。
“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调解优先推荐、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等机制,实行“快调+终决”纠纷多元化解、“行政处罚+行政调解”双线并行,推动以司法确认保障行政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保护指导案例和典型案例。深化渝中锦江“两地四方双跨”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跨域协同保护机制,采取共建、共享、共推等方式,有效提高知识产权纠纷化解水平。
“一揽子”权益成果传化。聚焦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发展困扰,积极搭建银保政企金融对接平台,推行“风险分担+质物处置”模式,2023年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000余万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供需对接机制和服务平台,引导指导国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综合运用专利储备、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多元形式建立知识产权“供需池”,加强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助力市场化交易对接,提升成果转化运用实效。
优化营商环境 取得“三大”成效
通过多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现,市场监管服务领域还存在市场准入渠道不够畅通、市场监管能力不够全面、知识产权服务不够高效“三大短板”。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纾难解困,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聚焦打造“宜商渝中”营商环境品牌,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
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建成集群注册园区25个、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点”46个,企业开办、餐饮准营、个人股权变更等“一件事”高效办成,有效提升登记便利化、审批集成化、办事通过率,企业开办实现“零见面”“零跑路”“零成本”,最快1.5小时办结,经营主体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渝中区实有经营主体突破12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4331.3亿元,近两年新设量、新发展率、净增长量等3项指标均创新高。
营商环境进一步净化。推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度融合,实现“科学化”分类、“差异化”监管、“区别化”治理,企业年报率93.4%,居全市前列,“预付卡跑路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相关经验做法受到市场监管总局宣传推广。2024年查办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6件,有效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侵犯商业秘密案”获评市场监管总局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典型案例。
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推动保险机构设立重庆老字号渝中集群保险专属方案,促成全市首单老字号商标集群保险签约。探索建立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运行机制,发起成立成渝地区首个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成渝轨道交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截至目前,渝中区累计拥有注册商标59642件,有效授权发明专利255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4.3件,高价值专利拥有量957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61件。
(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