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奋力打造一流现代化环境产业集团
(上接34版)
——国有企业作为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必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以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及旗下各类国家级和市级科研平台为牵引,结合主业领域精准定位科技创新方向,统筹人才、平台等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启动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统筹性的科研项目,实施难点卡点技术攻关,强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着力聚焦提升产业效能、打通行业卡点难点,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开展了污水厂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特殊废水处理技术、污泥资源化与减量化的研究,以及餐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工艺与装备、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装备、污泥高效焚烧装备等的研发。
——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需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研深度融合。
产研融合是将产业界的需求与学术界的研发能力紧密结合的过程。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深刻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此,集团与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一系列产学研合作项目。
以“垃圾焚烧烟气高分子脱硝技术”研发为例,所属三峰环境集团研发团队与重庆大学化工学院展开紧密合作,成功研发出高效、经济、稳定的高分子药剂配方及脱硝剂喷枪系统。该系统示范应用于三峰环境集团丰盛项目,实现烟气氮氧化物排放日均值稳定控制在100mg/Nm3以下,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同时氨逃逸低于8mg/Nm3,烟气脱硝运行成本低于10元/吨垃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目前,研发团队已成功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数十个内外部项目,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三峰卡万塔公司入选重庆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集群“链主”企业培育清单。
——国有企业处在国家创新链条的枢纽位置,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积极支持各所属单位探索、建立、完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体系,形成更为有效的成果收益分享机制,在高质量研发的基础上,高效推动成果转化。
其中,针对山地城市供水系统零散、管网互通性能与效率差等问题,所属重庆水务股份公司研发了“山地城市组团复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布置技术”“山地城市供水管网互联互通与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山地城市二次供水无负压加压设备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大型山地城市组团供水管网DMA构建技术”四项关键技术,并利用山地城市供水全过程智慧水务平台进行集成,形成了“山地城市供水安全低碳智慧输配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该技术成果在重庆13个区县及西藏地区推广,近三年推广区域日供水量达223万m3/d,受益人口1269万人,年节电量6418万kWh,设施寿命周期节电11.2亿kWh、碳减排64.99万tCO2e,构建低碳绿色智慧的供水模式,效益显著。
“全面强化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追求。”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上下将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协同发力,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企战略,迭代重塑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不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凝心聚力打造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建成“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环境+科技型集团。
党建统领塑魂 做实民生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
2024年,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着力强化党的建设,深化运用党建统领“885”机制,胜利召开集团第一次党代会,统筹推进巡视整改与经营发展,以实施国企“强根铸魂·提效增能”工程为抓手,“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红岩先锋·四强四好”党支部、“水环先锋”党建品牌建设等持续发力,“水环英才”“清润水环”条线发力,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全面夯实,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水环”实践正在加速演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魂”更牢、生态更优、底气更硬。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坚持政治领航凝心聚力,全级次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专题宣讲数百场次,覆盖1.3万人次。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全覆盖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充分释放群团活力,1名职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名职工荣获“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1家单位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创建全国、市级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各1个,重庆市(优秀)青年文明号10个、五四红旗团委1个。
此外,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不断夯实队伍建设,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产业动态等,全级次“线上+线下”开展培训,覆盖集团总人次超3.8万人次,组织开展“水环青年训练营”,共同营造人才工作“头雁效应”。
“作为重庆市重点民生国企,我们始终秉承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为提升全市民生保障服务、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水环力量。”重庆水务环境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始终致力于保民生、增福祉,切实做到民生保障有力有为,服务水平提质提品,用实际行动诠释国企责任与担当,于细微处彰显“水环”温情。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扛牢民生企业社会责任,有力应对2024年77天破纪录连晴高温极端天气,提前完成4.5万余套供水设施设备预防性检修,32项关键设备设施大修,打通供水瓶颈,2024年提供自来水9.81亿吨,处理污水19.46亿吨,垃圾发电上网电量52亿度,生活垃圾收转运量843万吨,餐厨(厨余)垃圾处置量150万吨,危废处置量5.7万吨,供水水质合格率、污水、烟气达标率均达100%。提档升级垃圾收转运系统,推动收转运效率持续提升。全年向石柱县桥头镇及长沙村捐赠帮扶资金288万元、消费帮扶100余万元,探索联农带农消费帮扶新模式,把大山里的土货直接“端”上广大市民的餐桌,精准解决村民销售难问题。
全面塑强队伍战斗力、基层组织力、企业软实力、发展保障力……2025年,重庆水务环境集团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履行战略使命,加快打造主业清晰、服务中心、创新驱动、治理完备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一流企业,发挥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葛鑫、唐欣为、冉庆/文 重庆水务环境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