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2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履职尽责担使命  同心协力谱新篇——2025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智聚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大力推动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翻页
履职尽责担使命 同心协力谱新篇——2025重庆两会特别报道
02

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会侧记

□ 本报记者 陈元洪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引领……1月19日下午,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现场,围绕“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来自民建、科技、教育、经济、工商联等界别的委员和列席代表展开了热议。

形成产业创新牵引力

在列席代表、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看来,要以产业创新为牵引,推动“四链”融合发展。但她发现,当前我市“四链”融合发展仍存在创新端供给不足、产业端牵引不足、保障端支撑不足,融合程度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为此,丁瑶建议,着眼产业创新全生命周期,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现代产业“增量”;围绕优势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依托领军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矩阵;同时,推动由“招商引资”到“基金引凤”,突出精准育才因产引才以链聚才,完善融合体制机制。

结合前期调研,市政协委员、垫江县政协主席郑小波认为,应加大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强农机重点工种专家工作室建设,设立农机装备研发创新专项基金,健全推广应用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持续“改地适机”,深化“以机适地”,推动“机产相适”,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领域延伸,促进现代农业与小农户有机衔接。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副主席洪敏呼吁,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为引领,大力实施“智改数转绿色化”行动,以服务传统制造业“双化”协同转型为导向,推进“政产学研用”等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希望在产业创新引领下,把准创新互联互通这一关键,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集疏运体系。

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牌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凤实验室主任卞修武与市政协委员、永川区政府常务副区长李洁把聚焦点放在科技成果转化上。

卞修武建议,按照适度集中、错位发展的思路,通过新建、整合等方式合理布局科创平台,以空间集聚催生规模效益,并发挥临床资源富集、病理学科领先等方面优势,采取央地共建方式打造高能级医药科创平台,一体推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协同推进“研究开发—概念验证—成果转化”,提升技术价值和商业化应用前景。

李洁则希望聚焦“数智赋能”,集中全市资源,建设高位推动、引领性强、机制灵活的综合转化功能平台,加快推动“成果快转”应用贯通,同时紧盯“新质孵化”,出台孵化器新规本地配套举措,制定卓越级、高能级孵化器培育计划,培育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专业孵化器。

找准改革创新突破口

产业创新,推动了产业变革,也离不开产业变革。如何找准改革创新“突破口”?市政协委员、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以“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为例进行深入剖析:“就目前而言,数据互联互通还存在不足、产业生态还不够完备、商业模式还有待拓展。”褚文博希望立足产业变革战略制高点,强化市级云控平台与数字重庆双向赋能,整合交管等数据资源,构建共享开放的数字资源体系,形成全市统一基础平台、广泛支撑各类应用的新格局,加快打造“车路云一体化”先行城市。

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重庆分行行长朱永利认为,聚焦科技金融发展关键环节发力也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他提出,探索建立科创园区主办银行制度,推进供给侧改革服务科技创新扩面上量,优化产业引导基金投向助推产业升级。

“产业承接协作机制面临‘三个不协同’,园区承载力面临‘三个错配’,园区发展生态面临‘三个不融合’。”市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常委、市审计中心主任杨柳呼吁,加快示范园区改革突破,完善产业梯度转移协作机制。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