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适配度 同频共发展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围绕“提高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开展界别协商
1月20日,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围绕“提高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开展界别协商。 廖涛 摄
1月20日,市政协教育界别委员汇聚一堂,围绕“提高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谋良策、出实招。市政府副市长马震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主持协商会。
无调研,不协商。自2024年12月起,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程丽华带队,围绕这一议题先后赴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为此次界别协商打好了基础。
市政协委员、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吴睫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指出,目前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仍存在管理职能交叉、重复投入、标准不一、力量分散等问题。他建议改革技工学校宏观管理体制,明确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划归市教委,技工学校招生、教育教学、学生学籍、经费标准等纳入统一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管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继续负责,打通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管理机制。
“我市职业教育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提质领跑’,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已达88%,为我市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贡献了70%以上新增劳动力。”市政协委员、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董事长何弦认为,继续提升匹配度,政府、高校、企业需齐发力。政府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全面摸底、动态掌握、科学研判重庆市产业人才需求情况;高校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打造特色和优势专业;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和课程设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主要包括中、高、本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的纵向贯通,以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横向贯通。如何让其更加契合产业需求?市政协委员、永川区政协副主席王晓英建议围绕产业发展优化院校及专业布局,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贯通培养模式,加强贯通培养的衔接及质量评估。
市政协委员、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胡波则认为,学校、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等,打通贯通各方全程协同育人环节,突破贯通过程中的障碍。
为架好产教融合“立交桥”,市政协委员、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长李国围绕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议共同绘制重庆“重点产业布局+企业空间分布+学校专业设置”图谱,按照“一个产业统筹布局一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集聚全市甚至全国本行业相关企业和高校,将共同体建在产业链上。
市政协委员、重庆财经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晓颖则围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呼吁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进产教融合体分层级建设,推进政策激励加快产教融合体实体化运营,搭建数字平台完善产教融合体评价指标体系。
在市政协委员、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儿童早期发展学院院长任捷看来,提高适配度,要推动我市“职教出海”。她建议制定重庆“职教出海”总体规划,强化资源统筹,打造在国内具有示范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鼓励电子信息、汽车、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行业企业以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优先实现“教随产出、产教融合”。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