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匠心舞大足
三十年前,我牵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进大足石刻,在千年文化瑰宝前感受历史的脉动。2025年春天,我们再次相聚重庆大剧院,共同见证舞剧《天下大足》的精彩绽放。
当大幕徐徐拉开,舒缓的乐声流淌而出。灯光渐次点亮,一幅南宋川渝的市井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沉睡千年的石刻造像,竟在舞台上重获新生。
“叮当、叮当……”工匠们的凿石声穿越时空而来。演员们以刚柔并济的舞姿,再现了千年前开山凿石的壮阔场景。他们手中的锤凿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着匠人的执着。
大足石刻这座人类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历史,更闪耀着“慈、善、孝、义、廉”的传统美德。该剧通过缘起、担山、传承等十个篇章,展现了南宋川渝地区的市井百态和人文风貌,有艰难的开凿过程,有师徒恩情和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也有温暖的烟火人间,以及万千小家庭的幸福美满和简单的田园生活。尤其生动展现了南宋时期工匠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舞剧以其题记中所署名的“文氏”“伏氏”46名工匠为灵感,以大足石刻真实历史为背景原型,以主角“小福”的视角,致敬华夏文明史中每一位平凡的匠人。这个因战乱流落大足的少年,在工匠们的关怀下重获新生。从拜师学艺到刻石留名,他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无名匠人的真实写照。
工匠们凿石、嬉闹、燃灯、晒书、吹笛,他们满含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凿刻着一尊尊石刻造像,也祈求着人间每一次的团圆美满,传递着匠人们的精神与坚守。大足石刻经受千年风雨的侵袭,却因一代代工匠的接力传承而历久弥新,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该剧巧妙地运用高台和舞台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足石刻的现场,在历史与现实中交融。特别是那些源自石刻的人物形象——憨厚的小学徒、儒雅的秀才、泼辣的刀妹,个个栩栩如生。
最令人动容的是,剧中完美再现了大足石刻的经典造像。那些静止千年的观音、牧女,在舞者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转身,都传递着石刻艺术的永恒魅力,那些沉睡在崖壁上的冰冷石像仿佛“活”了过来。
当演出落幕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匠人精神,“人间小满,天下大足”的美好生活图景。作为大足人,我由衷为家乡的文化瑰宝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