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众智向“新”而行
从“重庆制造”奔向“重庆创造”
4月18日,记者走进位于两江新区的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3000余台机器人正协同作业,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现场科技感满满。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已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强调,重庆的制造业有自身的结构特点、有相应的优势,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扬优势、补短板,抓当前、谋未来,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感恩奋进这一年,市政协满腔热忱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集智聚力,努力为助力“重庆制造”奔向“重庆创造”贡献智慧和力量。
向“新”而行 助力科技创新“开花结果”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庆先后召开了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科技创新大会,将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做大做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为服务市委、市政府部署更好落地落实,去年,在市政协主席程丽华牵头推动下,市政协围绕“统筹推进我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组成重大课题调研组,调研走访20多个区县、10余家高校和50余家科技型企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打磨4个专题调研报告和综合调研报告。最终,一份超万字的《统筹推进我市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布局调研报告》报送至市委、市政府,部分建议被纳入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文件部署。
以“政协之力”助推“科创之城”建设,市政协的履职实践不止于此。去年,市政协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委员赴山东、安徽等地考察学习,撰写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参考;委员们提出的“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提升创新体系效益”等建议被吸纳到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若干措施中。
向“新”求“质”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1月19日,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一联组讨论现场,10位委员围绕“突出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献智献策。在认真听取发言后,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委员们的发言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析问题切中要害,对策建议精准务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
这是市政协助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践之一。重庆作为全国制造业重镇,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市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为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汇众智、聚众力、集群策、建良言。
2024年,市政协视察“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情况,开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和中医药振兴发展专题协商,提出的引育龙头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等建议被纳入中医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开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调研及界别协商,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加大生产要素支持等建议,转化为市农业农村委工作举措。
今年,“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旧是市政协履职的重点。3月27日,市政协举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讲座。此后,还将围绕“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等开展调研、协商。
向“新”发力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今年1月,我们研发的全新防爆四足机器人续航能力突破5小时!”4月18日,渝北区政协委员、重庆七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冬向记者介绍,这批“钢铁卫士”如今已奔赴西亚油田执行安全巡检任务。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时,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向总书记介绍了重庆在重大装备、航天航空和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就有防爆四足机器人。经过1年的发展,该企业产品、平台、大数据模型都有新应用落地及场景融合加深,还入选了国家级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名单。
去年9月,我市发布《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这标志着重庆在未来产业发展上迈出了扎实而坚定的一步。市政协对此十分关注,去年底,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委员年终视察团赴高新区的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科础石(重庆)软件有限公司,围绕“我市未来产业技术前瞻及布局情况”开展视察,为之积极建言。委员们表示,今年还将围绕“以人工智能引领底层数字技术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重点调研,助力我市加快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