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5月01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政协委员和巫溪嫁花 橙香千里寄情 烟雨万灵 母亲的劳动观 筑梦者

版面翻页
视野
03

政协委员和巫溪嫁花

□ 作者 余明芳

巫溪嫁花迎亲图四方巾

巫溪嫁花迎亲图两片式儿童抱裙 巫溪县政协供图

 

 

“右边发髻高高、眉眼低垂的是新娘,左边头上扬、脸带笑的是新郎,前边骑马的分别是娶亲娘、媒婆、路总管。新娘后边跟着送亲娘、上亲(娘家男性送亲者)。”这一天,政协委员黄承军和巫溪嫁花传承人翻了大半天山,走进远山树林深处、嵌着木雕花窗户的三合院老民居,见到了三十多年前母亲口述的“迎亲图”,心有些潮湿。

这是一幅黑夏布底、白棉线“扎”的四方巫溪嫁花。他屏住呼吸细细鉴赏,图案分五层:最外层四只角分别绣着“金、玉、满、堂”4个字;第二层的人抬着8台大轿、高举旗锣伞扇;第三层、四层抬的抬、挑的挑,布满箱柜、桌椅、被盆等嫁妆;第五层则是夫妻拜堂。蓝、红、紫、白四主色,66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不知哪位绣娘用了多长时间,用八角莲等多种“花母子”(花样),将梦中美好的婚礼讲述得一目了然。

黄承军用手反复摩挲着这幅绣品,恍惚间回到儿时下连阴雨的画面。“浓雨中的村庄,烟云中的群山,雨帘中有花绷子、花架子、绣花的妇女,所有记忆都刻入血脉。我总忍不住要去追寻与坚持。”从离村专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到十多年前转岗文物普查与保护,他从儿时的懵懂跨越到而立之年,巫溪嫁花再度归来时,却有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身份。

巫溪嫁花独自盛放在长江重要支流大宁河流域,是锁在深山峡谷里的大众审美,是镌刻在山水间的文化印记。可在时代的浪涛中,它逐渐淡出,像从未出现过一样。当重新遇见服饰、被褥上的嫁花时,淡淡乡愁掺杂强烈的责任感,黄承军坐不住了。他得知,有唐丽娟这对姊妹花传承人,以及众多热爱巫溪嫁花的民间高手,仍在坚持收集、复制和创新。巫溪嫁花并没有真正消失过,只是打了个盹,转了个场,等待时机再次绽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总得有人踏踏实实做些事情,而他责无旁贷。

黄承军参与寻觅老虎帽、猫猫鞋、罩沿、门帘、枕头等嫁花宝贝,近十年收录了108个“花母子”(花样)及相关作品的内涵、风俗和故事。“这是送子观音手持柳枝、净瓶骑麒麟,象征驱走苦难,送来新生。”“这幅绣在幼儿两片式抱裙上的迎亲图有104个人物,每个人的表情动作都不一样。”如果不亲手触摸这些嫁花,根本无法想象乡村传统婚礼的庄重、热闹。讲到“老鼠嫁女”门帘绣时,他的双眼放光,说民间视腊月二十四这天为老鼠的婚期,人类要轻言细语,“人吵老鼠一天,老鼠闹人一年。”这体现了巫溪人良善和谐的天性、人畜包容共生的理念。

与中华四大名绣相比,巫溪嫁花或许寂寂无闻,但在黄承军的眼中,也自成体系,别有风韵。无论服饰、布料用品皆可绣,底布多为粗布,颜色以红、绿、蓝、青、白为主,线一般有棉和丝两种,单件绣品多为两种颜色,有双喜、福、寿等字样,有凤凰、蝴蝶、蝙蝠、鸳鸯、飞燕、麋鹿等动物,有葫芦、梅花、蟠桃等植物。因为反映婚嫁和用于嫁妆的更具代表性,所以刺绣在巫溪叫嫁花。

巫溪嫁花随意而粗犷,蛇绣着绣着就长出4只脚,麦穗绣着绣着就扭起了腰,花瓣延展成飘带,祥云生成花朵的样子,一片叶子四方连续,一个万寿字八方连续。绣娘们跟随内心,张扬着浪漫,唱出自己的《诗经》《山海经》。黄承军感知着巫溪嫁花的心声,看不见的力量催促他不眠不休,去整理、解读、记录、宣传和争取,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备了大量翔实的基础佐证材料。申报申请、初审和审议、专家评审、公示、审定,一路过关斩将。2021年5月,挑花(巫溪嫁花)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听黄承军讲巫溪嫁花的故事,方知申遗成功远非终点。巫溪嫁花要掀开盖头,怒放成沁人心脾的地域文化、持续稳定的生态产业。在美丽的柏杨河畔,有一个巫溪嫁花主题“博物馆”兼艺术空间,108个花母子被“请”进去;10名培育骨干传承人,带动100个人,对传统技艺进行创新、升华,巫溪嫁花有了世界眼光、时代心跳。

 

这世界通过婚嫁诞生年轻的新家,通过繁衍让人类生生不息。黄承军读懂了巫溪嫁花,它们是乡村精神的象征、先辈的馈赠和托付。这几天,他想为17岁的女儿挑选一件生日礼物,眼前各种LOGO、抽象图案中,他似乎看到巫溪嫁花已轻盈登场。巫溪嫁花是重庆的,更是世界的。巫溪嫁花不只是遗产和乡愁,更是青春与未来。他有一个心愿:每个女儿的嫁妆中,依然包含母亲和自己合绣的被面、枕头、嫁衣。巫溪嫁花,终将追赶得上新时代爱情的甜蜜与理想的高远。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