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南岸区政协开展专题协商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本报讯(通讯员 方莉)“新兴产业较少,企业创新创造动力不足,产业链仍面临诸多‘卡脖子’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需不断提高……”日前,南岸区政协召开主席会议,聚焦“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专题协商。会上,该区科技局负责人“自曝”发展短板,诚请政协支招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科创高地。
为提高建言质量,会前,南岸区政协组织相关专家委员成立课题组,深入企业调研,摸清实情、找准症结。
“南岸区紧紧围绕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但创新链与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脱节,企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为此,南岸区政协常委钱伟弘代表课题组呼吁,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布局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产业创新共同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布局不足、缺乏高能级创新平台。”南岸区政协常委樊自甫提出,应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和政府推动“两个作用”,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推动科技资源和力量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聚焦。
“脑机接口产业是新兴产业,目前区内各部门在支持该产业发展时存在信息分散、协作不足等问题。”特邀专家张海峰认为,应建立常态化沟通渠道与联合工作小组,加强信息共享;整合高校、科研机构资源,搭建产业上下游供需对接平台;出台涵盖研发补贴、税收优惠、人才政策等的集成式扶持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当前,AI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进入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核心动能。如何让AI大模型更好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南岸区政协委员石玮琳看来,可实施“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示范计划,在重点行业领域遴选标杆场景,鼓励企业、平台、机构推动技术攻关。
会上,南岸区科技局、区委组织部、区经济信息委(重庆经开区经济运行局)、区大数据发展局、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积极作出回应。
“各位委员的发言很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建设性,听后深受启发。”应邀参会的南岸区政府副区长石少林表示,相关部门要充分吸纳,提升协同能力,积极将委员智力成果转化为务实举措和现实生产力。
南岸区政协主席梅泽波表示,要持续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以机制为保障,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汇聚创新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