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政协常委会会议开展专题协商
助规上工业企业“强筋健骨”
本报讯(通讯员 龚雪峰)经济“压舱石”稳不稳,工业经济韧性如何,都与规上工业企业这一中坚力量密切相关。近日,黔江区政协常委会会议聚焦“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开展专题协商,围绕黔江工业企业产业结构不优、技术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精准“把脉”、集智“开方”。
“产业链断档问题制约集群效应!”石琦常委建议,以链长制为牵引,系统布局上下游配套企业,精准招引补链项目,推动产业链向“树形结构”延伸。同时,推广涉企检查“综合查一次”,为企业减负松绑,全力打造“黔程无忧”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持续优化涉企服务流程,营造亲商、扶商、稳商的良好环境。
祁国徽常委呼吁,构建“1+2+N”研发平台体系,设立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专项基金,探索科创经纪人服务模式,以企业发展需求为牵引,加强创新要素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人才短缺是产业升级的最大掣肘。”卢敏常委提出,实施“产业+人才”双链融合计划,编制铝、玻纤等7条重点产业链紧缺人才目录,联合高校共建产业学院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对领军人才实施“一人一策”专项扶持,打造人才引育用留闭环机制。
“物流成本高,削弱企业竞争力。”张扬宜常委算了一笔账:铁路、公路、水路运费差异显著,但中转成本每吨高达20元。他建议,加快高铁货场、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优化“铁公水”联运体系,切实降低企业物流负担。
听取委员发言后,参加会议的黔江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张志锋表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充分吸纳委员建议,锚定“工业翻番”目标,深化延链强链补链行动,聚焦服务企业降要素成本、物流成本、资金成本深化改革,推行“一企业一专员一档案一方案”服务机制,以更优环境、更实举措推动工业提质增效。
黔江区政协主席姚登惠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持续开展“四下基层”“服务为民”活动,围绕企业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为加快构建武陵山区现代化产业高地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