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政协助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从“地面突围”到“低空探路”
6月24日,渝中区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就“加快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推进物流业扩容提能”开展专题协商,为渝中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确保此次协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协商会前,渝中区政协组织课题组和区政协常委先后视察了马士基(中国)航运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民生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德迅(中国)货运代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深入了解企业在货物运输代理业务、物流运输服务等方面的情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和区政协常委们聚焦优化空间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
面对渝中区土地资源稀缺、传统物流仓储设施难以扩容、物流企业外迁导致集聚效应减弱的难题,陈斌委员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建议合理利用高层楼宇资源,发展“垂直物流”与“楼宇仓储+智能配送”模式,同时推进“微型物流枢纽”“虚拟物流园区”建设,提升区域物流集散能力,打造线上物流服务平台,实现渝中区物流资源多式联运的高效调度。聂强委员希望强化与外贸、金融等优势产业联动,推动形成多元化开放型贸易总部基地。
陈海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众多服务于国内物流、城市配送、干线运输的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因难以获得政策支持,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企业间无序竞争、恶性竞争现象频发。为此,他建议渝中区商务委、区交通运输委、区工商联等部门深入调研,出台专项支持方案,为这些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甘立凯委员以重医附一院院区间标本、药品等物流转运场景为例,生动阐述了特定区域低空物流的显著优势。他呼吁,从“地网”和“天网”两方面发力,加快建设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构建安全高效的飞行保障体系,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王普常委提议,借助政策优势,吸引具有数字化调度能力的科技公司入驻产业园区,实现协同集约化发展,让科技为物流赋能。吴海涛常委进一步补充,应打造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共享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同时依托职业学校资源,试点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为行业长远发展储备智力资源。
“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支持总部企业加强运力投入、加强通道资源融合”“接下来将推动建立‘A级企业培育库’,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示范楼宇打造‘可视化产业展示区+公共办公服务区’,建设一万平方米货代物流企业孵化空间”……会上,渝中区交通运输委、区商务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
一条条真知灼见,一句句务实回应,在协商现场凝聚成推动渝中区物流发展的强大共识。渝中区政协主席王南表示,渝中区作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心承载区,要强化战略引领,打造国际物流枢纽新高地;聚焦服务升级,构建高效物流生态体系;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物流发展内生动力,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