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7月0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健康 全程科学管理  打破痛风误区 面对湿疹,如何科学应对? 警惕脊柱健康危机 夏日“冰雪热” 娃儿摔伤怕留疤?这样做恢复得更好

版面翻页
健康
04

全程科学管理 打破痛风误区

【专家简介】张丽伟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逐年攀升。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已达13.3%,痛风患者超过1700万人,且发病年龄呈显著年轻化趋势。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张丽伟,请她为大家科普痛风知识,剖析治疗中常见误区,帮助患者建立科学认知,走出治疗困境。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单钠尿酸盐(MSU)晶体在关节、软组织或肾脏沉积引发的疾病。它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成员,不仅表现为突发的关节红肿热痛,更常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共病”。长期高尿酸血症还会损伤肾脏,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男性,合并肥胖、长期高嘌呤饮食或酗酒、有家族史,或服用治疗甲减、利尿药物者等均是高危人群,需重点关注。”张丽伟介绍。

血液中尿酸达到一定值、生成排泄平衡被打破就会在体内沉积产生危害。从病程分期来看,不同阶段痛风症状迥异。如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一般无明显不适,血尿酸大于420微摩尔/升 ,已有晶体沉积风险;急性发作期,夜间会突发单关节剧痛(如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12小时达峰,首次发作多为远端单关节,饮酒、暴食、受凉为常见诱因;发作间歇期,症状完全缓解或残留患处麻木不适、皮肤色素沉着等,间隔时间不定,未治疗者1到2年内复发率超60%;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典型表现为皮下痛风石(耳廓、关节周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尿酸持续大于540微摩尔/升者,10年内痛风石发生率超50%。

张丽伟提醒,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它不是一个病,而是一串病。”痛风若出现并发症,全身多个系统都可能被“牵连”。如肾脏损害,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肾脏,10%到25%的患者合并尿酸性肾结石,继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可能发展为慢性尿酸盐肾病、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尿酸盐结晶在血管引发炎症,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等风险。同时尿酸盐诱发的慢性炎症可以刺激胰岛抵抗,增加糖尿病等风险。

如何进行科学防治?张丽伟认为,从生活方式到药物干预,全程管理是关键。其中,非药物治疗要注意饮食调整,如限高嘌呤、控酒限糖;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体重、适度运动、饮水充足;药物治疗则要分阶段、个体化选择。急性期治疗要把握快速抗炎镇痛,缓解期平稳降尿酸。“尿酸持续达标是关键,我们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急性期快速止痛,更要关注怎样让痛风以后少发作或不发作,减少对多脏器靶器官的损害。”张丽伟表示。

“痛风治疗本身不难,难在患者依从性不足,误区多,因自行停药、未定期监测尿酸而复发,甚至进展为慢性痛风或肾损伤。”因此,张丽伟提醒,患者需摒弃错误观念,坚持“急性期快速抗炎镇痛+缓解期降尿酸持续达标”的全程管理,定期监测指标并与医生保持沟通。 (记者 陈元洪)

痛风的六大常见误区

误区一:关节痛+高尿酸血症=痛风

真相:诊断需专科医生综合评估,避免误诊漏诊。仅10%至20%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而30%的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时血尿酸可能正常。是否是“痛风”需专业医生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如关节超声显示“双轨征”或病理发现尿酸盐结晶等进行综合判断。

误区二:管住嘴就能根治痛风

真相:饮食控制仅是辅助,药物治疗是核心。严格低嘌呤饮食仅能降低约20%尿酸,而人体70%以上的尿酸由内源性代谢产生。对于尿酸大于480微摩尔/升的患者,单纯忌口难以达标,必须联合降尿酸药物。对此,张丽伟给出了膳食建议,如限制酒精、海鲜、动物内脏及高果糖饮料,增加低脂乳制品、新鲜蔬菜摄入,每天坚持饮用2000至3000毫升白开水。需注意,过度节食可能引发酮症,反而升高尿酸。

误区三:关节不痛=病好了

真相:缓解期达标治疗才是根治关键。痛风急性发作时,消炎止痛仅为“治标”,而缓解期持续降尿酸才能“治本”。研究证实,血尿酸达标(无痛风石小于360微摩尔/升,有痛风石小于300微摩尔/升)维持1年以上可显著改善痛风发作频率并缩小痛风石。建议缓解期规范降尿酸,使尿酸达到目标值并长期维持,治疗坚持2至3年或更长,就像灭火后必须彻底清理火种。

误区四:尿酸降得越快越好

真相:平稳降尿酸,避免“过山车式”波动。因为尿酸骤降可能导致结晶脱落,引发转移性痛风。规范治疗要求用药从小剂量开始,初始降幅不超过60微摩尔/升/月,并辅以小剂量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预防炎症反应。

误区五:偏方秘方能根治

真相:正规途径用药,警惕虚假宣传。中药可辅助调理体质(如湿热型体质用四妙丸,痰瘀互结型适用桃红四物汤),但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某些偏方秘方可能含马兜铃酸等肾毒性成分或不知剂量的皮质醇激素,可能副反应较大对身体不利。

误区六:服用痛风药物会致肝肾损伤,不敢吃

真相:合理用药风险可控,拒药危害更大。部分患者担心治疗药物(如秋水仙碱、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的肝肾毒性而拒绝服药。实际上,临床用药前医生会评估肝肾功能,并定期监测相关指标:初始治疗每3至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对于已有肝肾疾病者,医生会调整剂量或更换方案,确保治疗安全。专业医生开具的规范剂量药物相关肝损发生率很小,而长期高尿酸导致的肾损害风险远高于此。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