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7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吹响时代号角的青春壮歌 蝉鸣里的山城夏章 陪母亲散步 图片 风过楠木林 龙山北站

版面翻页
视野
04

吹响时代号角的青春壮歌

□ 作者 钟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神圣旋律,铭刻着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义勇军进行曲》诞生9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晨光出版社重点推出的何南长篇叙事诗《号角》,以独特的文学表达讲述红色故事,更以诗歌的意象与语言,真切生动地呈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以笔当戈、为国而歌的光辉历程,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自强精神与中华儿女拳拳报国之心。

聂耳1912年生于云南昆明,自幼就显露出超常的音乐天赋,他自学笛子、二胡、三弦、月琴、小提琴、钢琴等乐器,上学时便担任乐队指挥,同时在大革命浪潮中接受进步思想。1930年,他从云南避难至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1932年结识剧作家田汉后,田汉发现其思想进步且才华出众,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初,经田汉介绍,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宣传抗日,二人并肩创作了《开矿歌》《大路歌》《毕业歌》《码头工人》《前进歌》《梅娘曲》等众多抗日歌曲,成为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

1935年初,电影《风云儿女》剧本交稿后,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剧本及歌词留于夏衍处。聂耳对此义愤填膺,主动请缨为电影作曲。“完全被义勇军救亡感情激励着,创作的冲动像潮水般从思想里喷涌,简直来不及写。”他废寝忘食完成初稿后,因白色恐怖威胁,经党组织安排离沪赴日,计划转道苏联深造。在日本期间,他完成《义勇军进行曲》定稿并寄回国内。这首伟大歌曲由此诞生,发出中华民族不甘沦亡的怒吼,吹响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血战到底的战斗号角,令人热血迸发、精神振奋。

聂耳短暂一生跌宕起伏。《号角》以5000行诗篇、20个精炼章节,描绘了他从昆明小巷痴迷民间音乐的少年,到上海滩头以小提琴为利剑的革命者的蜕变,同时塑造了田汉等革命人物的鲜活群像。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他们心系祖国命运,用热血与音符鼓舞世人觉醒、激励战士浴血奋战,充分展现了赤胆忠诚、豪迈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他们的不屈,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作者未采用传统传记写法,而是以诗化语言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对话,细腻勾勒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强烈的家国情怀,令人感同身受、共鸣深切。

聂耳思想的进步引领其艺术的飞跃,一串串铿锵动人的音符勃发于风雨中、阳光下、大地上……书中对聂耳在上海霞飞路亭子间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场景描写尤为出彩:“时而在桌子上狂打拍子,时而把阁楼踩得吱吱有声,时而高亢反复歌唱,时而疯狂弹着钢琴……”这些画面感极强的诗句,既展现艺术家的执着追求,更深刻揭示其作品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它们是从热血中奔流、从情感中迸发的,因此如此真切、感人。令人遗憾的是,聂耳未能等到民族解放。1935年7月,这位天才音乐家在日本鹄沼海岸不幸溺水身亡,青春之歌戛然而止。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人生与音乐才华的高潮绝响,更是其革命生涯最光辉的诗篇。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是:“中华民族虽已远离积贫积弱/但这首歌时刻输送心灵的给养/以海洋的蔚蓝/以宇宙的洪荒/以旗帜的鲜红/以夜色的安详。”以细腻笔触阐释聂耳精神的永恒价值——他创造的音乐光芒穿越时空,照亮过去、现在与未来,激励一代代中国人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如今,每当五星红旗升起、国歌奏响,聂耳便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复活。他早已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中国人心中爱国精神的象征。

“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号角》不仅是一部献给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的红色抒情诗,更像一部厚重历史书、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一首血与火的英雄赞歌。让我们从“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