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8月0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雄歌传薪火 夏色收  秋声动 图片 立秋晒秋记 这盛世中国,如你们所愿 荷语清欢

版面翻页
视野
04

雄歌传薪火

□ 作者 冉洵

夏夜宁静,虫鸣如织。手机屏幕微光闪烁,一条纪念朝鲜战争停战72周年的视频点亮夜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熟悉的旋律如潮水漫过心堤,瞬间卷起儿时记忆深处的沙粒。蓦然间,童年夏夜的气息扑面而来,小小的我依偎在外公温暖的怀抱里,倾听他讲述那些铭刻着烽火与信念的异国往事,声音低沉,如远处缓流的江波。

停战曙光初现之际,外公作为一名志愿军战士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踏上硝烟渐淡的朝鲜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焦土气息,仍如战争未散的呼吸,沉沉压着胸膛。外公曾深情忆起与朝鲜百姓并肩重建家园的情景:在断壁残垣间清理战场遗存,一砖一瓦重砌希望;废墟上,那些饱含感激的目光,如同穿透硝烟的星辰,温暖了异国的春天;登上归国列车,回望那片浸透血汗的土地,他心中沉甸甸的,既有使命完成的释然,更有对那片山河与人民挥之不去的深深眷念。

炮火的巨响,在外公耳蜗深处蚀刻下了永恒的印记——那双被震伤的耳朵,听力自此在岁月的长河中日渐模糊。凯旋归国后,组织安排外公进城工作,他却毅然选择回到武陵山深处的故土。“乡亲们的日子还苦哩。”一句朴素的低语,成了他后半生的誓言。

躬身力行,担任村干部三十余年,外公将战场上的坚韧和共产党员的为民本色刻进了家乡的山梁沟壑。组织群众开山修路,他带头抡锤打钎,虎口震裂,鲜血染红了冰冷的钢钎;化解邻里纠纷,他苦口婆心,用真诚消融隔阂坚冰;土地承包到户时,他坚持“让乡亲们先挑好田”,自己默默留下最贫瘠的山坡地。

晚年的外公,总爱静坐院坝藤椅,印着“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杯紧握在手,茶气氤氲中,目光凝望着远山。纵使听力被炮火夺去大半,每次提及朝鲜往事,他那略显弯曲的腰杆便如松柏般陡然挺直。“我们当年去,不为别的,只为身后千千万万个家能安安稳稳过日子。”这句朴实话语,如磐石般立在我心深处,历经岁月冲刷,岿然不动。

岁月流转,外公长眠青山已逾十载。他曾讲述的烽火故事,连同那曲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早已融入血脉,化作不灭的精神印记。如今,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和平的阳光下执笔记录、见证时代变迁,外公那挺直的腰杆,那句“只为身后千千万万个家能安稳”的朴素誓言,时刻如明镜映照我心。唯有时时拂拭这面映照初心的明镜,砥砺前行,方能不负当年那代人在冰与火中铸就的铮铮誓言。

窗外虫鸣依旧,手机里的战歌旋律循环往复。当年藤椅上的孩童,早已接过了时代的接力棒。历史深处传来的“雄赳赳,气昂昂”之声,早已超越音符,化作一个民族在逆境中永不弯曲的脊梁与担当。

庭院里孩童的嬉闹声隐约可闻,与蝉鸣、战歌交织,汇入这宁静的夏夜长河。河水载着沉甸甸的记忆与责任,向着光明未来奔涌不息——这生生不息的生机与希望,正是对“最可爱的人”最深情的告慰,也激励着后来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挺直如他一般的脊梁,守护并创造属于千家万户的安稳与幸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