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履职成果守护一江碧水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开展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记略
8月6日,在永川水花渔业养殖基地,大竹溪畔绿意盎然,清澈的河水里鱼虾成群。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全国知名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曾一度面临被关停的危机。
自2022年起实施“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永川水花渔业养殖基地不仅消除了黑臭水体,也保住了鱼苗产业。其“蜕变”离不开致公党重庆市委会的持续关注与推动。
自2022年9月以来,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深度参与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渝北区、永川区聚焦8个重点领域开展民主监督,以高质量履职成果守护一江碧水。
从集中破题到常态监督
“建议持续打造在统景、洛碛等农业大镇的‘种养循环’示范区,实现‘畜禽粪污—沼气发电—有机肥还田’的闭环”“扩大‘公众河长’‘环保志愿者’队伍,设立‘生态保护奖’”……3月24日,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丁时勇率队赴渝北区开展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民主监督,在实地调研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悦来水厂、中央公园镜湖后,调研组成员踊跃建议。
这样的集中调研监督,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已在渝北区、永川区开展25次,足迹遍布重庆三峰御临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洛碛镇码头入河排污口、永川水花渔业养殖基地等地。
“我们成立了主委任组长、专职副主委任副组长的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垃圾处置、工业污染治理等8个重点领域扎实开展民主监督。”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杨作芳介绍,调研组已梳理问题21条,提出对策建议57条,向渝北区、永川区反馈调研情况6次。
除了集中监督调研,致公党渝北区工委会和致公党永川区支部注重加强经常性监督,组织致公党党员前往辖区内水源地开展调研,推动水源涵养林建设与“幸福河湖”创建;围绕“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川段)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调研,在宣传教育、巡查监管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从深研细究到建言有方
如何写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在“深研、真转、实促”上下功夫,致力于将民主监督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
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处着力。2022年,致公党重庆市委会提交《关于落实长江保护法,改善河流水质的建议》《发展水库生态养鱼的建议》《关于推进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立体化体系建设的建议》《强化流域治理管理的对策研究》等调研报告;2023年,围绕“重庆生态环境监管”开展调研,形成《重庆生态环境监管的数字化创新研究》调研报告;2024年,围绕“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生态修复建设”开展调研,形成《加快长江重庆段珍稀特有鱼类生态修复建设,助力生态保护攻坚战》调研报告;2025年,围绕“我市生态环境治理”开展调研,形成市政协协商发言材料《完善“水环境智能监测网络体系”提升突发水污染应急响应能力的建议》并作发言。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凝聚做好长江(重庆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今年6月,致公党重庆市委会联合致公党四川省委会主办“江韵悠长承使命 致公岁月启新程”——长江生态环境变迁影像展,通过100余组照片直观展现了一江碧水东流、两岸绿意盎然的保护修复治理成效,生动诠释了长江生态环境发生的根本性转变。
从一江碧水到绿色发展
建言是否落地见效?据介绍,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在每一次的调研监督中,会对上一次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头看”——
在渝北区,调研组看到该区针对提出的加强水环境数据管理问题,建立了数据资源清单,实现数据融合共享,并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一张图”,实现各要素一图统览;针对提出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治理问题,该区已按时按要求严格进行气体检测,实时关注调节池渗滤液水位情况。
在永川区,调研组看到该区针对提出的水花渔业养殖基地尾水污染问题,实施了“水生态修复+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完成了220个鱼塘底阀改造,1750米污水管网和2个淤泥初沉池建设;针对提出的改善大陆溪吉安段水环境质量问题,该区实施六大专项治理,效果明显。
不仅如此,调研组还了解到,渝北区、永川区深入落实河长制,严格落实岸线“1公里”“3公里”管控政策等,建设相关流域重点支流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开展入河排污口与氟化物整治,推进河流源头山坪塘、水库治理等,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果日益显现。
“我们将持续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优势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杨作芳表示,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将坚持以提高工作成效为牵引,推动民主监督成果有效转化为政策举措,凝聚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奋力谱写美丽重庆建设多党合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