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8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环线上的南岸时光 一院薄荷香 秋野丰忙 图片 三苏祠寻树 乌江口望乡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环线上的南岸时光

□ 作者 赵瑜

因工作原因,我经常坐重庆地铁环线,从四公里站上车,到上新街或弹子石。正好,这条线贯通江之南。

四公里站,刚好可以眺望南山,四季葱绿,生机盎然。而弹子石出站,不多时即可走到长江边,看波光星光,看朝天扬帆。不由得自豪一下:真美,依山傍水,这独特的风景啊。

每周一的清晨,我都爱跟随着年轻人的脚步,快走至站台。一周伊始,元气满满。而工作一天回四公里,总是暮色四合时。地铁上有干净的座椅,舒适的冷气,透亮玻璃窗外变换着城市风景,在四季如春的车箱里打个盹非常舒服。就算是高峰时段,人们也是依序而上,随遇而安。

四公里到弹子石,这条线路承载了我青春时的不少记忆:1985年在11中住读时,每周必挤公交。那时公交难坐,为抢座能被挤成“纸片人”,父亲一个月工资买的60元机械表在人潮里弄丢,我哭湿了半张脸;售票员用“火眼金睛”盯逃票,班里有几个男同学与售票员“躲猫猫”,被发现后灰溜溜下车;高中时挤上公交车后,惊喜地发现有好感的男生在车厢后面默默跟着同行一程;高考不理想那天,我离校时拖着一大袋这辈子都不会再看的复习资料,眼泪哗哗止不住,比车窗外的瓢泼大雨还多,心里念着:不会再坐这车了,再见,青春,我白白付出的努力。

无论回忆甜蜜还是怅惘、快乐还是忧伤,多年后,我又开始经常走这条线。地铁环线开通了,科技改变了生活——四公里到弹子石坐公交一般要40分钟,地铁只需一刻钟。年代不同,心境不同,窗外的风景更绮丽纷繁。

每当我踏上四公里地铁站台时,就如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开始迎接一场美妙的旅行。它串起古巴渝十二景中“海棠烟雨”“黄葛晚渡”“龙门浩月”“字水宵灯”四景:海棠溪站点,古有溪水发端南山,蜿蜒十余里注入长江,唐人薛涛曾写“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赞美“海棠烟雨”;上新街站是“龙门浩月”所在地,苏东坡来过这里,相传江边涌流在此回旋如月,入夜赏南滨夜色,江月、波光共同辉映出“一江清月半江明”的胜景,清巴县县令王尔鉴曾在此惊叹吟诗;仁济站附近,著名的报恩塔矗立,这是清乾隆月江和尚为报亲恩所建的七层宝塔,登顶可纵目远眺山川秀色;仁济站还得名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前身为189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布道会医师樊立德创办的重庆仁济医院,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抗战期间,这里作为第五重伤医院承担了大量医疗救护任务,1925年成立的仁济高级护校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护理人才;弹子石站更有慈云寺、千佛寺、大佛寺,香火世代旺盛;“弹子石”本是“诞子石”的讹称,传闻大禹治水归里,见涂山氏与巨石融为一体长屹南滨江边,大禹声声呼唤涂山氏,情恸天地,巨石应声而开,其子诞出,此地因此得名“诞子石”。1891年重庆开埠后,这里集聚了不少外国使馆和洋行,至今留下旧址。这条途经江之南的环线,串珠成链,真是一路行来有文化、有美景。

而经过多年的城市建设,“龙门浩老街”“下浩里”“弹子石老街”“施光南大剧院”“东水门大桥”等新地标,让老南岸人目不暇接,在环线上认一会儿路、发一会儿呆。这样的列车,扎进去就觉得熟稔安稳热闹非凡,难怪有老南岸人从四公里站坐到上新街站,只为买一把新鲜的南山蔬菜。

空闲的时候,一定要坐坐途经江之南的环线,这条串起历史与现在的城之“项链”,能让我回忆青春、遥想故事的环线。列车宛如一条活泼俏皮的钢铁小龙,轻盈地穿过美丽的南城,融入五彩的街巷。这就是城市奔跑的旋律——在环线上,温暖亲爱的南岸江水滔滔、灯火闪闪、市井嘈嘈,上下班人们脚步匆匆但意气风发,家乡的活力与魅力扑面而来。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