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8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环线上的南岸时光 一院薄荷香 秋野丰忙 图片 三苏祠寻树 乌江口望乡

版面翻页
视野
04

秋野丰忙

□ 作者 赵呈荣

秋天的田野是丰硕的。稻谷、花生、大豆、玉米、红薯,加上拾了一茬又一茬的棉花,摘了一拨又一拨的红豆、绿豆和红得发紫的高粱,花开不停的芝麻,点种在田边地头的南瓜……所有农作物都赶趟儿似的相继成熟了。

“瓜熟蒂落”这老理儿一点不假。庄稼熟了就得及时收——稻子过黄会生秧发芽,农民们得抢着天时请收割机主来抢收,把稻谷摊在扫净的地面晒干,热乎乎地收进粮仓。

一场秋雨过后,人们分散在花生地里。弓着腰低着头,拽住青绿或黄绿的花生藤,稍一用力拔起,藏在土里的花生果便一把把冒出来。花生过熟会在地里发芽,所以得适时收回家。把花生倒在大的容器里,垫根木棍或就地找块四角楞的砖头,攥住花生藤对准蒂部,在木棍或砖沿上摔几下,花生果就簌簌脱落。摔完的花生果和藤分开晒干收好就行。

豆类过熟豆荚会裂,圆溜溜的豆子四处蹦。收回家的大豆晾在庭院,白天黑夜只要有空,人们就用木制农具一遍遍翻打。豆秸豆叶被打得支离破碎,直到豆荚全裂开、豆粒全吐尽。

玉米成熟时绿皮变白,沉甸甸的果穗压得长秆脱离茎秆,微微外探,像牛犄角似的翘着盼主人来收。可别等太久——表皮和秆水分一失,变得脆而不韧,掰起来又费时又费力。收玉米时,地里常只见玉米秆晃动,走近才听见“咔嚓咔嚓”的脆响。掰完玉米砍倒秆子,才发现主人和一筐筐玉米都藏在后面。

红薯生长期长,在主要农作物里算“垫后”的,但也得赶在霜冻前收完,不然要冻伤。收红薯先割藤,再挥锄头一垄垄刨。挖出的红薯有的卖,有的晒成薯干,有的存地窖,各有各的主意。

高粱、芝麻、棉花这些作物的收割,常穿插在主作物收获期。南瓜、豆角这类附属作物,一般是傍晚收工时顺道摘回家。

放眼望去,秋野里一片繁忙热闹。三轮车、小推车、板子车在田间小路来回穿梭,秩序井然。路上遇见村人,不管是交情深的还是面熟的,都笑着互问互答。从早到晚,田野里人来人往,直到天黑才渐渐散去。

风清、月朗、星繁的夜,凉爽又惬意。院墙外草丛里,蟋蟀的大合唱杂乱、高亢、嘹亮;院里家家灯火通明,萤火虫提着灯笼这儿飞那儿逛。一簇簇秋菊、月季正开得热闹。累了一天的农家人,有的夜里也不歇。白天收的庄稼,晚上得赶紧拾掇,明天好晾晒;而明天的头等大事,依然是把成熟的庄稼从田野里收获回家。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