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全市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城市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着力培育城市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以构建科创走廊牵引重塑市域创新体系,培育科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近日,全市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后纷纷表示,将充分结合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锐意进取、实干争先、久久为功,努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创新活力。
“近年来,我市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已逐步从‘夯基垒势’迈上‘提质增效、攻坚突破’新阶段。”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明炬看来,站在新起点,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方位植入城市内核,需要全力做好科、产、城、人、文一流创新生态这篇“大文章”。明炬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按照全会部署,以科创塑城,逐渐构建“核心引领—节点支撑—全域联动”的科创走廊空间布局,把科创走廊建设成为市域创新资源的“聚合轴”、产业升级的“动力带”、人才流动的“畅通渠”,从“分散低效”向“协同高效”转变,重塑市域创新体系。以科创聚人,着力提升创新平台影响力,发挥科创平台集聚人才作用和效果,“筑巢引凤”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以科创兴产,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的作用,用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创新发展;以科创润文,厚植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雷虹表示,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将认真落实全会部署,加大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为实现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贡献科研院所力量。如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重点开展先进智能材料技术、具身智能与信息交互、能源效率优化与节能减排等基础性、引领性、交叉性关键技术研发,联合高校、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中试熟化与产业应用,助力产业升级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智库作用,围绕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产业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形成高质量报告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多元方案。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对培育城市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作出部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市政协常委、市地矿局一级巡视员吴晓琳表示,未来将积极寻找工作着力点,明确工作方向,切实发挥好地矿尖兵专业优势,紧紧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发挥好中国矿产资源与材料应用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单位的优势,聚焦城市发展中的关键性地质问题,加强地质科技攻关,产出更多更具重庆地矿辨识度和行业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不断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培育地矿新质生产力,不断丰富城市创新生态。
市政协委员、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专业首席专家柴贺军认为,创新是多维度发展的动力,是经济转型的引擎、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绿色发展的基石、治理现代化城市的核心,“接下来将认真学习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强化创新制胜全力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更好履职尽责,推动城市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创新,正在驱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李莉表示,全会对培育城市创新发展内生动力作出的部署,为重庆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明确了方向路径,“我们必须勇担使命,积极投身于大数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的攻关突破,全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平台,以更开放的胸怀、更有效的机制引才育才留才。同时,推动高校优化学科结构,促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动能。”
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晋表示,接下来将以创新为引,探索构建“建设、管理、使用、运维、评价”五位一体应急广播体系,全面提升应急广播建管用质效,推动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全国县级试点建设,加快我市广电视听内容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步伐,充分发挥永川科技影视城、化龙桥网络视听产业园等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打造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两江影视动漫文创园、南岸区网络视听创意集聚区等视听产业平台,促进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广电视听内容。
(记者 陈元洪 程颖 李忆南 秦杰 高吕艳杏 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