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提案“靶向发力” 委员履职“精准赋能”
江北区政协积极助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以前下班回家,找车位要半个小时。现在新修的停车场就在楼下,太方便了!”8月25日,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红土地社区停车场前,居民张开全满脸笑意,向市政协“凝心聚力巴渝行”采访团讲述着这一变化。
曾经闲置的“边角地”,成为规划整齐、配备充电换电设施、拥有278个车位的新型停车场。这一转变,源于江北区政协五里店地区委员组依托“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通过多次调研、座谈,推动社会资本以BOT模式投资建设所作的努力。
提案破题:从“痛点清单”到“治理账单”
今年1月,在江北区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致公党江北区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关于江北区探索超大城市治理路径的建议》,直指治理标准缺失、区域差异显著、地下管线底数不清、数字化治理不足等痛点,提出制定精细化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建设数字管线、提升智能感知能力等建议。
该提案被确定为江北区政协年度重点提案。该区城市管理局牵头组建提案办理工作专班,将委员建议切实转化为《江北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先行示范区2025年工作方案》中的具体任务。该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江北区已系统性完成5042公里五类管线数据归集,在全市首创“马路拉链”应用场景,物联感知设备接入56.5万余个,城市运管服系统实现70类问题自动识别,精准率超95%,“提案建议正逐项变为现实。”
委员答题:从议事平台到实战现场
在北仓文创街区,老纺织仓库变身文艺地标。“这里曾是破旧厂房,通过‘治脏、治乱、治危,提升功能、提升品质,导入产业’策略,实现腾笼换鸟。”江北区政协委员、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钱鹏介绍道。
变化背后是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江北区政协观音桥地区委员组在北仓文创街区成立委员工作室,由市政协委员李传波牵头,整合市、区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力量,建立联动机制,为城市更新持续赋能。如今,北仓文创街区串联起观音桥商圈,形成近30万平方米的创意时尚文化生活带,日均人流量超10万人次。
同样显著的改变发生在观音桥街道渝北社区。作为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该社区聚焦“一老一小”和青年需求,打造“24小时医养小站”“妈妈集市”“青年夜校”等服务项目。“委员们协调资源,引入医疗坐诊、健康讲座,还推动区级部门人员下沉社区轮值,现场为企业、居民办业务、解难题。”渝北社区负责人说。
目前,观音桥街道已开办26个特色夜校,覆盖22个社区,累计开课850次,服务学员1.7万人次。观音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积分兑换公益服务”机制保障了夜校可持续运营,而政协委员既建言也授课,成为治理共同体中活跃的力量。
机制解题:从数字赋能到长效治理
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不仅要有民生温度,更需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
在五里店街道基层治理中心,大屏上“民宿监管特色图层”实时显示86家民宿的经营信息、风险等级与投诉情况。
“过去民宿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权责交叉、响应迟缓。”江北区政协委员、五里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忠伟说,通过委员持续建言和跟踪推动,街道依托基层治理智治平台,贯通“执法+监督”应用,打通12个系统数据,形成民宿执法监管“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实现“智能分拨—联合处置—效果评估”闭环管理。该应用上线后,民宿投诉量同比下降67%,跨部门执法响应时间大幅缩短。
从北仓文创街区的焕新、渝北社区的服务升级,到红土地停车场的盘活、民宿智慧监管的落地,江北区以一件政协提案的办理为牵引,系统性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逐步形成“提案精准切入—委员一线作为—部门高效落实—成果全民共享”的履职闭环。
“政协不是‘旁观者’,而是‘建设者’。”江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继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治理难题,持续建言出力,为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注入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