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市场两次“上新”
——江津区政协委员助力城市治理小记
干净便捷的便民摊位,品类丰富的瓜果蔬菜,高低错落的树凳……8月28日,江津区圣泉街道滨江春城便民市场,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以前买菜得赶早,晚了就没新鲜菜。现在黄葛树下天天有摊位,凉快又方便。”提及家门口的便民市场,家住滨江春城小区的李阿姨直呼满意。
这一变化,离不开江津区政协委员的履职推动。
时间回溯到2023年,该区政协委员邓洪英在走访群众时了解到,滨江春城及周边小区居民存在“买菜远、买菜难”问题。以此为切入口,邓洪英牵头组织区政协民盟界别委员开展了一场聚焦便民服务需求的专题调研,将收集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便民服务项目偏少等11个问题梳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圣泉街道便民服务建设的建议》。
群众的事,无小事。很快,该建议被纳入江津区政协2023年“渝事好商量·讲出‘津点子’”协商议题加以推进,委员们提出完善服务内容、盘活小区资源、适老化改造等多条建议。协商会后,圣泉街道认真采纳协商建议,多次组织专人现场勘查,经过综合考量群众需求、周边环境等因素,最终决定在不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且不扰民的情况下,本着“便民利民”原则,在滨江春城小区附近新设置一个便民市场。自此,便民市场迎来第一次“上新”。
然而,随着周边小区入住率逐年攀升,现有的便民市场空间狭小、舒适度不够,无法满足群众新需求。得知情况后,圣泉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牵头委员陈方君组织工作室委员,再次深入该区域走访调研。“早上7点到9点是高峰时段,市场摊位挤得转不开身,菜摆不开”“想休息没有地方坐,希望多设置便民座位”……委员们一边记录居民诉求,一边实地察看市场周边环境。
“市场外的黄葛树树荫浓密、空间开阔,具备扩充摊位的天然条件。建议把市场搬到黄葛树下,这样既利用了现有空间,又能遮阳挡雨。”专题协商会上,圣泉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委员们提出的这一建议,得到了街道和社区相关人员、市场商户及居民代表的一致认可。经过多方协调,圣泉街道迅速完成了黄葛树周围的地面平整、标识划定等工作,有序引导商户迁移,并在周边树下安装坐凳,同时保留原有室内空间作为雨天备用场地,形成“室外为主、室内为辅”的灵活布局,完成了便民市场的第二次“上新”。
此外,圣泉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还牵线搭桥,邀请辖区志愿者于每周日到便民市场,开展免费理发、义诊、配钥匙、修鞋子,让便民服务从“柴米油盐”延伸到“衣食住行”。
“从收集诉求到协商落地,得益于委员们的履职助力,让群众‘急难愁盼’得到快速解决。”圣泉街道团结社区负责人说,便民市场的升级改造,不仅盘活了闲置空间,更通过“津点子”凝聚了城市基层治理合力,让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