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政协推动城市治理
守住“城市美” 留住“烟火气”
“黄大姐,今天生意咋样?”9月1日,云阳县政协委员、双江街道办事处主任黄启刚站在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梨园校区外的标准化摊位旁,看着黄云清熟练翻烤香肠。黄云清笑着说:“现在每天能卖100多根!要不是政协帮忙,我这流动锅哪能端稳?”
这幅烟火升腾的场景与两年前的混乱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蝶变,源于云阳县政协牵头的一场民生治理探索。
2021年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梨园校区入驻后,校门口200米路段成为游摊聚集区,随之而来的是矛盾不断:有摊贩5年间搬了20次摊位,跟商户常发生争吵;附近居民备受困扰,投诉多……2023年,双江街道137件投诉中,有85%涉及占道经营、环境卫生等问题。摊贩的生存诉求与城市管理的秩序责任,成为亟待破解的问题。
2024年初,黄启刚撰写了社情民意信息《关于规范梨园校区周边流动摊贩管理的建议》反映至县政协。该议题被列为“渝事好商量·见面在云阳”重点协商事项。云阳县政协组织调研组连续5天蹲守摊贩聚集点,记录经营时间与诉求清单,召开3场面对面协商会,收集意见13条。
“当深入调研,听到摊贩哽咽说出‘没地方做生意’时,治理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云阳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说,城市治理核心是人,需兼顾秩序“红线”与民生“底线”。为此,该县政协持续助力,推动双江街道将梨园校区外治理纳入“百姓关注十件实事”。双江街道成立工作组,打出组合拳:划定“禁停区域”,拆除违规棚伞37处;腾挪职工停车位,改建成50个标准化摊位,并配备太阳能路灯、分类垃圾桶,实行限时经营;成立商户自治小组,制定文明公约,开展“最美摊位”评比;开通24小时共治热线,开放公共卫生间,解决摊贩后顾之忧。
“摊贩收入增长,居民投诉清零,邻里关系升温。”黄启刚说,治理后的路段已成为云阳的“民生示范街”。如今,“梨园模式”已从一条街拓展至4个商圈、5所学校,双江街道正探索以“智慧治理+信用管理”为新引擎,让市井烟火在文明秩序中绽放光彩。
“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协商什么。今年以来,县政协已推动‘歧山草场景区增设警务室和卫生室’‘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26件民生问题及时解决,让‘民生难点’变成了‘幸福亮点’。”云阳县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县政协将继续把回应人民所需作为协商切入点,健全委员工作室、委员会客厅等工作载体,实现“一线建平台、一线解问题、一线聚力量”,让“渝事好商量·见面在云阳”平台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委员履职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