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少了,笑脸多了”
秀山县政协委员提案建言城市设立“潮汐摊位”
9月1日清晨6点,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美丽泽京小区外的空地上,菜农老杨将带着晨露的茄子、南瓜叶摆上摊位,新鲜果蔬很快吸引了晨练居民。“以前在路边‘打游击’提心吊胆,现在有固定摊位,卖得安心,大家买得也方便。”老杨的话道出了“潮汐摊区”带来的实在变化。这个让摊贩舒心、居民顺心的民生工程,源于一件政协提案的精准发力。
“凌晨5点多,凤鸣东路路口挤满菜摊,人车难行;上午9点摊贩撤离后,垃圾遍地……”秀山县政协委员杨俊对昔日“马路市场”乱象记忆犹新。杨俊长期关注城市管理,他敏锐察觉这一乱象背后的三重矛盾:城郊菜农缺经营场所、城区居民购菜不便、城管执法陷入“整治—反弹”循环。为此,在今年初的秀山县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他提交了提案《关于在城市设立“潮汐摊位”的建议》,提出“定点定时、规范管理、免费开放”思路,建议在居民密集区设置限时摊位摊区,兼顾摊贩生计与居民便利。
“提案说到了我们心坎上。”秀山县城市管理中心负责人说,2024年全县劝离流动摊贩1.5万起,日均处理纠纷就有10余起。收到提案后,通过线上线下问卷征集2000余条民意,85%市民支持设摊。随后,秀山县立即联合3个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确定乌杨大道、香林路等5处“潮汐摊区”及滨河东路1个临时摊区,共189个摊位,早上6点至9点、下午4点至晚上9点实行错峰经营;与摊贩共同制定《潮汐摊区管理公约》,推行“六定”制度,推选“摊位长”协调管理。
7月10日,首批“潮汐摊区”开放,晨时摊区热闹有序,居民提篮选购;傍晚地面洁净,道路畅通。城管队员小张坦言:“现在摊贩自主管理,我们成了服务员,矛盾少了,笑脸多了。”数据显示,秀山“潮汐摊位”运行以来,周边居民买菜耗时缩短20分钟,流动摊贩投诉量下降80%,城管执法压力减少一半。“这是把民生需求串成了‘幸福链’!”杨俊感慨道。
“摊位事小,却连着菜篮子、钱袋子和心窝子。”秀山县政协主席吴彪表示,民生工作当从“小切口”入手,委员要把群众“烦心事”化为提案“关注点”,承办单位要推动办理从“答复型”转向“落实型”,让每件提案都结出“民生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