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准”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彭水县政协助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记略
近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常委会专题听取该县生态环境局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情况报告,持续推动专项民主监督走深走实。这是该县政协聚焦中心任务,以“精准协商、精准监督、精准助力”赋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彭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攻坚任务,制定《彭水自治县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县排查认定的14处农村黑臭水体量身定制“一水一策”,科学规划九大攻坚行动。该县政协闻令而动,将专项民主监督深度融入治理全过程。
精准协商 贯穿监督议政“主脉络”
彭水县政协创新实施“四个纳入”工作机制,将监督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主席班子成员专项工作、常态化巡河工作内容及委员履职考核,确保监督方向不偏、力量不散、焦点不虚。该县政协副主席秦胜成介绍,此举旨在有效贯通专项监督与协商议政,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优势。
依托“渝事好商量·彭事协商办”、片区委员工作室等平台,彭水县政协广泛凝聚共识、精准建言献策。自去年3月专项监督启动以来,累计组织市、县政协委员130人次深度参与,主席班子成员带头巡河35次、现场交办问题8个;联合开展视察调研10次、专题协商8次、明察暗访24次、宣传宣讲55次,通过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提出针对性建议21条,推动解决治理难点问题6个,为治理工作注入强劲动能。同时,助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为治理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精准监督 激活末梢治理“神经元”
如何让监督触角直抵治理一线?彭水县政协创新推行“乡镇驻点民主监督员”机制,选派8名市、县政协委员担任重点乡镇驻点监督员,变“面上监督”为“点上深耕”,构建“流动监督哨”,实现嵌入式监督直达治理“神经末梢”。
“驻点监督员不是‘走过场’,而是要真监督。”该县政协人资环建委主任陈敬红说,驻点监督员紧盯“一水一策”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开展全过程、穿透式监督,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以“三全”方式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民主监督走深走实》《着力“三个三”抓手提升专项民主监督实效》经验。
精准助力 奏响同心环建“协奏曲”
彭水县政协积极探索“一委一品”创建工作,紧扣市政协“健全政协数智协商工作机制”改革目标,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着力打造“同心环建”工作品牌,成立生态环境问题委员监督小组,畅通委员民主监督“直通车”,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常态化监督,形成长效监督合力。
在该县政协持续助力下,郁山镇铜锣村等14处黑臭水体整治提前7个月完成清零。与此同时,聚焦“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筑噪音污染防治”等重点,该县政协累计收集并推动落实监督意见41条,促进民主监督与基层治理、民生改善深度融合。
如今的彭水,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14处治理后的农村黑臭水体水质全部达标,周边环境显著改善。郁山镇铜锣村、平安镇平安社区等昔日“痛点”,成为吸引游人的乡村休闲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切实提升。
“民主监督贵在实效,重在长效。”彭水县政协主席程途表示,县政协将持续聚焦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治理,通过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以“精准协商”谋良策、“精准监督”促落实、“精准助力”求实效,切实交好高质量的“监督答卷”与“治理答卷”,为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