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种下“金色希望”
大足区政协助力破解撂荒地整治难题
“我们村今年种了110亩野菊花。这些地以前基本都是撂荒地,草长得比人还高,如今种上了野菊花,山坡都变漂亮了!”近日,大足区政协组织调研组走进该区国梁镇三凤村,望着令人陶醉的满山野菊,村民彭文兰高兴地对委员们说道。
委员们了解到,为破解撂荒地整治难题,国梁镇8个村(社)在撂荒地上开展了粮油套种附加值高的药用野菊、葛根等项目,形成“农民自愿、集体整合、供销帮忙、利益共享”的长效复耕模式,既保障了农户的土地权益,又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撂荒地复耕的积极性。
助力富民增收,这是大足区政协和委员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在今年初的区政协三届四次会议期间,该区政协委员段波提交提案《关于有效遏制耕地撂荒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针对农村人口外流情况突出、农民耕种积极性严重下滑等问题,提出完善奖补机制、提高农民种粮收益、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建议,解决“不愿种地”和“种地难”的问题。
此后,大足区政协以提案办理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土地保护工作落地见效。该区政协经济发展委主动与区农业农村委等承办单位对接,并召开提案协商会议,及时了解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该区政协组织调研组走村入户,与农户面对面交流,收集困难与诉求。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农民的土地保护意识较薄弱,对种植没有主意,导致耕地撂荒的现象日益严重。
“要盘活撂荒地,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从而带动更多农民来种土地,助力乡村振兴。”彭家俊委员建议,要把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愿意留在土地上,才能真正把土地管理好、经营好;“开展耕地保护普法宣传,通过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制作短视频等方式,让耕地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该区政协委员韦杰呼吁,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在一次次调研、一场场协商活动中,委员们围绕整治撂荒地、促进村集体增收、提升群众生产积极性等方面献计出力。
“在区政协的协调推动下,国梁镇8个村(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对撂荒地进行集中复耕整治,我们的撂荒地上有了产业,愿意来干农活的村民有了稳定收入。野菊花收获后,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三凤村支部书记邱弟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