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全市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城市高质量发展,安全是基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强调,着力提高市域本质安全韧性水平,健全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迭代升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完善城市安全应急机制。连日来,全市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后纷纷表示,将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落实好市委全会部署,为筑牢城市安全防线贡献智慧力量。
“‘生命线安全工程’是现代城市韧性的核心。全会提出全面优化韧性可靠敏捷高效的本质安全新体系,充分体现了从‘被动安全’向‘主动韧性’的升级。”市政协委员、大渡口区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段兴华表示,接下来该中心将深入实施城市内涝治理专项行动,完善城市防内涝分级预警、监测响应、抢险处置机制,构建分段、分级、分类、分层的预警体系,实现“雨未下、人先到”的主动防控。全力推进排水管网建设攻坚,加快城市内涝风险隐患点位整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能力。同时,用好“城市内涝治理”应用,积极思考谋划城市内涝智能体,促进“城市内涝”应用迭代更新,提升内涝防治水平。
“城市基础安全是韧性城市的重要指标,是建设高水平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工作底线。”市政协委员、沙坪坝区科协主席马骁说,针对城市内涝、消防火灾、危建垮塌等城市基础安全隐患,要用科技弥补人力、资金、物资等安全工作的不足,切实增强灾前“风险防御韧性”、灾中“处置应对韧性”、灾后“保障功能韧性”、智慧“数据运行韧性”和“社会共治共享韧性”。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应在加快构建现代城市安全治理新格局上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市政协委员、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周建庭表示,未来将强化科技赋能,依托学校科研与平台优势,聚焦桥梁风险监测预警、智能感知等方向集智攻坚,为“桥都”重庆建设全域闭环智控体系提供硬核科技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并应用于基础设施安全运维一线,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注入新动能。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社法委副主任刘光才说,未来将以“底线思维”为纲,从三方面推动落实全会精神:一是聚焦“风险清零”,牵头开展“四不两直”隐患攻坚,重点督导老旧管网、危化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推动建立“隐患台账—整改销号—回头复查”闭环;二是夯实“基层韧性”,依托沙坪坝区政协“阳光交通”委员工作室的协商平台,推动“信用+汽车维修”应用场景融合,全面推行汽车维修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三是强化“法治护航”,针对新业态安全盲区开展专项调研,以社情民意信息推动修订重庆应急管理条例,为本质安全提供法治支撑。
市政协委员、市高法院民一庭庭长孙玉涛表示,将聚焦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积极谋划贯通社会综合治理“一件事”应用,提升风险预警与协同处置能力;加强立审执衔接与多元解纷,发挥司法价值导向作用,助推社会平稳发展;忠诚履职尽责,立足审判主业积极建言献策,以能动履职助力治理效能提升;突出数智赋能,深入推动数字重庆建设和“一张网”叠加融合,以司法数智化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
市政协委员、民航西南空管局重庆分局技术保障部动力保障室副主任陈弓表示,必须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的安全生产理念,以最苛刻标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在今年空域调整优化、航班量再创新高的航空安全保障压力下,他将和团队以高标准、严要求、实措施,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推动风险管控关卡前移,夯实系统性安全保障基础,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为超大城市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