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情系民声 畅通民意
——关于政协委员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政协委员、特别是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政协委员,是连接国家治理体系与基层社会脉动的关键纽带之一。他们植根于群众日常生活,感知着社会最真实的温度与律动。做好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仅是委员履职的生命线,更是党和政府洞察民情、汇聚民智、优化决策的重要桥梁。作为垫江县政协常委,我深感责任在肩,近两年共提交社情民意信息51篇,其中被市政协采用14篇、全国政协采用4篇。这一实践,深刻印证了政协委员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中不可替代的“桥梁”价值。
价值彰显: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独特禀赋
政协委员非悬浮的观察者,而是深耕于泥土的实践者,其最大优势是“在场”——长期工作生活于一线,与群众朝夕相处,这使其能够捕捉原生态的“鲜活资料”。政协委员能第一时间感知政策落地的真实效果、民生面临的新困境、基层潜藏的新矛盾。这些带着露珠、沾着泥土的信息,可为决策层提供宝贵资源。传递最真实的“基层原声”。政协委员通过“零距离”接触,能倾听到群众最直接、最朴素的呼声,甚至是尖锐的诉求。这些声音是检验政策得失、校准工作方向的“试金石”。预警苗头性的“风险信号”。政协委员身处矛盾源头和风险初现地,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具有较强敏锐性。及时捕捉并反映,能为上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赢得宝贵先机。
精耕细作:提升社情民意信息质量的实践密钥
高质量的信息非信手拈来,需委员以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深耕基层沃土。
沉下去:在“身入心至”中捕捉真问题。摒弃“点卯式”走访,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场景(田间地头、车间社区、百姓家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倾听、体验。唯有与群众“同坐板凳”、以心换心,才能消除隔阂,听到“掏心窝子”的话,从“家长里短”中提炼出普遍性、深层次的真问题。
深下去:在“解剖麻雀”中挖掘真价值。社情民意信息绝非简单的信息传递。面对纷繁现象,需善用调研“深功夫”:精准选题——聚焦党政中心、改革难点、群众“急难愁盼”;摸透实情——综合运用座谈、问卷、访谈、实地勘察;深度剖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揭示本质与规律;凝练升华——将零散现象系统化、感性认识理性化,形成有深度、有见地的信息内核。
提上去:在“精准表达”中提升真效能。好内容需要好表达:主题鲜明——开门见山,直指核心;事实确凿——用具体事例、详实数据支撑,力戒空谈;分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直指问题根源;建议可行——所提对策需针对性强、前瞻性足、可操作,是能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的“金点子”。避免情绪化与泛泛而谈,以“言值”保障“价值”实现。
机制护航:构建高效畅通的反映与转化闭环
激发委员积极性、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需政协组织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强化组织引导与能力赋能。各地政协应发挥主导作用。精准引导选题——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定期发布指南;深化能力培训——常态化提升委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分析综合、文字表达能力;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经验分享、优秀案例评选、专家指导,促进互学共进。
优化信息处理与精准分流。建立高效、规范的信息处理机制至关重要。快速响应——对委员信息及时登记、梳理、分类、核实、精编;分级处理——根据信息重要性和适用范围精准分流(本级速办、上级精报);协同联动——加强政协内部及与党委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理。
健全反馈闭环与成果落地。信息价值在于解决问题。落实反馈机制——无论采纳与否,均应及时向委员反馈处理情况;对领导批示或部门采纳的信息,详细反馈进展与结果,让委员感受到被重视;强化转化跟踪——对重要信息(尤其上级采用或批示的)建立台账,主动对接承办单位,跟踪督办,推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让履职成效可感可知。
完善激励保障与履职支撑。健全激励机制——将信息工作纳入委员履职评价核心指标,作为评优重要依据,大力表彰宣传先进;落实履职保障——为委员深入调研、撰写信息提供必要的经费、时间、组织支持;强化履职保护——旗帜鲜明支持委员依章履职,保护其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过程中的民主权利,营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良好环境。
政协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基层力量。当每一位委员都能深深扎根基层,用心倾听民声、用情反映民意、用力推动民生,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必将焕发强大生命力,涓涓细流终将汇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浩荡江河。
(作者系垫江县政协常委)